】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潮州古宅為華僑華人守住精神“老家”
http://www.CRNTT.com   2022-08-22 10:45:35


 
  載陽客棧所在的牌坊街是潮州古城文旅特色區的中軸線,23座古牌坊串聯起51條古街巷。在牌坊街家夥巷11號,還有一座“大夫第”。這座清末老宅保留著“三門、四廳、五天井、八臥室”的潮州古民居“虎爬獅”格局。院落門前遒勁有力的楷書石刻“大夫第”門匾格外顯眼,老宅房梁上層層叠叠的金漆木雕寫滿歲月痕跡。

  老宅原主人李雨霖是清末知名潮商,在民國時期曾擔任潮安商會會長。2017年,黃森迪與9名李家後人協商後接手這座古宅,創辦喃妙民宿。

  “現在房梁上精美的金漆木雕,都是我自己一塊一塊從糊住的牆皮里清理出來的。”黃森迪說,“老宅的改造方案全部是我設計的,力求既保留古宅的原汁原味,又增加符合現代需求的生活設施。”經過一年的整修,喃妙民宿在400平方米的老宅中劃分出7間現代雅致的客房,保留了老宅的整體格局和絕大部分古跡細節。

  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2017年以來,潮州啟動“百家修百厝(祠)”工程,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創新文物保護修繕機制,實施古城一批文物修繕工程。目前已完成海陽縣儒學宮大成門、大成殿、雙忠廟、真武宮、唐伯元故居、下東平黃宅等文物修繕工程。

  “當前,潮州古城的總體保護情況良好。古城內的16條騎樓街、數百條古街巷、4個歷史街區等城市肌理和歷史風貌保存得較為完整。”潮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潮州市政府啟動古城街巷“微更新”和“百家修百厝(祠)”工程,改善市政公共基礎設施,發揮了重要“杠杆”作用,“撬動”了民眾自發進行古宅保護修繕的熱情。古城原本已遷出的居民出現一定程度回流,民宿、茶館、商業檔口等“活”業態進入古城。如今,古城內已有200餘家民宿,許多老宅不僅得到保護修復,更在活化開發中重現昔日繁榮。

  活化古宅,傳播潮州文化

  “不到甲第巷,就不算來了潮州古城。”太平甲第樂苑創始人周欽鬆笑著告訴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