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東艶:世界經濟格局調整需要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8-22 10:26:04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中國經濟網近日刊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研究員 東艶題為《世界經濟格局調整需要新動能》的文章,全文如下:
 
  受地緣政治衝突、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以及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刺激政策激進退出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顯著增加。但在應對疫情、地緣政治緊張等衝擊過程中,世界經濟發展處於不斷修複和完善的過程。數字技術不斷發展,國際政策協調以及國際發展合作有利於應對危機溢出,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受地緣政治衝突、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以及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刺激政策激進退出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下行壓力顯著增強,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而數字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協調、國際發展合作等,有助於世界經濟發展增長動力和轉換模式。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顯著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2年世界經濟將呈現低迷狀態,經濟增速將由2021年的6.1%下降至2022年的3.2%;聯合國《2022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計2022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1%。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放緩。美國經濟增長勢頭顯著放緩,衰退風險增加。工廠新訂單減少,消費對美國經濟難以發揮實際的支撑作用,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在6月份跌至50.2,創下20世紀50年代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8月份略有回升,達到55.1。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對投資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022年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美國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除了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也顯著提升,烏克蘭危機使歐洲面臨能源短缺引發溢出效應,對依賴低成本能源的歐洲制造業發展帶來挑戰并引發民生相關問題。金磚國家的經濟複蘇前景有所分化,東盟新興經濟體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全球整體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存在,預計下半年仍將處於較高水平。美國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為8.5%,在6月份9.1%的基礎上有所下降。歐元區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高達8.9%,在6月份8.6%的基礎上又繼續增長,而2021年7月份這一數值為2.2%。2022年7月份,對歐元區通脹率影響最大的是能源(4.02個百分點),其次是食品、煙酒(2.08個百分點),服務業(1.60個百分點)和非能源工業產品(1.16個百分點)。歐盟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高達9.8%。主要經濟體的長期通脹預期上升。供給和需求對通脹產生雙向促進作用,供應鏈受阻和能源危機從供給側引發物價上漲,而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的財政支持政策則促進了由於需求增強引發的通脹。歐洲受能源危機的影響顯著,通脹水平將持續上升,歐盟經濟增長前景明顯惡化,經濟面臨的滯脹風險增加。

  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風險壓力增加,全球債務危機正在醞釀中。疫情引發的公共支出增加,提升了政府赤字率和債務率,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空間減小。而融資環境的收緊將加劇債務問題,影響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力。下半年,美聯儲將繼續加息以應對通脹,歐洲央行於7月份啓動十餘年來首次加息。美歐的加息政策預示著全球低利率時代的結束,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增加,資本外流趨勢增強。而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收入降低,引發流動性不足和融資受限,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

  全球化處於回調狀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的緊張對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影響日益明顯,全球需求下降引發貿易下滑,疫情的反複導致中間品和最終產品短缺風險依舊存在,加劇供應鏈的不穩定性,經濟局部“脫鈎”的風險加大。區域經貿合作的性質、原則和內容正在發生系統性調整。大國競爭的加劇使國際經濟協調從雙邊利益最大化向限制追趕者的發展空間轉變。“維護國家安全”成為主要經濟體對外經貿政策及構建國際經貿新秩序的戰略工具。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為亞太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負面溢出效應持續增加,糧食危機常態化風險加大。能源短缺問題依舊是世界各國經濟複蘇的重要挑戰。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使世界經濟的穩定性下降。下半年全球糧食短缺將持續,易引發饑荒、動亂等情況,特別是在以往就存在營養不良、糧食不安全等問題的地區。

  調整中孕育新發展機遇

  在應對疫情、地緣政治緊張等衝擊過程中,世界經濟發展處於不斷修複和完善的過程。在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數字經濟、綠色產業等領域的發展將孕育新發展機遇,技術創新提升全球增長動能,國際政策協調和國際發展合作有利於應對危機溢出。

  疫情加速數字化轉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不斷發展,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產業數字化轉型,并進一步促進產業變革,引發數字產品消費、電子商務、遠程工作模式、數字平台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引入生產函數,使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都發生實質性的調整,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發展。2022年,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將達到4.6%。經過幾個月的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產生了積極成效。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今年1月份至6月份,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額同比增長5.6%,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監管合作和糧食安全合作將有助於各國降低貿易成本。各方在區域經濟合作中需要增強共識和互信,構建發展導向的全球合作框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