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檢察聽證: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平正義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14:56:34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據檢察日報報道,今年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檢察院召開了一場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通過聽取多方意見,檢察機關依法對馬某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日前,辦案檢察官再次來到馬某家中,馬某一改往日愁眉不展、眉頭緊鎖的狀態。得知其已順利領到低保金并開始尋找工作,檢察官感到無比欣慰。

  一場聽證帶來一次新生,這是檢察聽證制度的蓬勃力量。從200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將舉行聽證會明確為刑事案件公開審查的主要形式到如今要求檢察辦案“應聽證盡聽證”,作為檢察機關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檢察聽證制度在書寫公平正義的道路上鏗鏘前行,各地檢察機關也用實際行動讓檢察聽證的“陽光司法”底色愈加鮮亮。

  利民則必興 檢察聽證全面開花

  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人民群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了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新需求。越來越多的矛盾糾紛以案件形式進入了司法辦案領域。

  面對新形勢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如何能動履職,在檢察辦案中彰顯公平正義?最高檢黨組站在厚植黨執政基礎的高度,給出了檢察聽證的解題思路。

  時間回到2019年,最高檢黨組在大檢察官研討班上作出專門部署,要求對一些多年申訴、各方關注的典型案件組織聽證。2020年1月,全國檢察長會議對聽證工作再部署,要求各地、各級檢察機關“應聽證盡聽證”。2021年6月,《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印發,明確提出“引入聽證等方式審查辦理疑難案件”,檢察聽證上升為黨中央對檢察工作的制度性要求,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服務社會治理、提高法律監督質效等方面不斷釋放著司法溫度。

  本文開頭提到的馬某,於今年1月至2月先後6次盜竊已停產鍋爐廠的暖氣片,經鑒定被盜物品價值1058元。海拉爾區檢察院承辦檢察官在審查案件中發現,馬某曾於2019年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按照法律規定,馬某屬於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在進一步訊問中,檢察官發現,馬某與人溝通交流存在障礙,其多次盜竊背後可能存在隱情。

  為此,檢察官深入馬某所在社區調查,了解到馬某為孤兒,從小被好心人收養。6歲時其養父去世,馬某又被養父的朋友繼續撫養,如今孤苦無依。由於是言語二級殘疾人,馬某找工作非常困難,長期以撿垃圾為生,其盜竊所得錢款只是用來維持基本生活。

  為了能盡快救助和幫扶馬某,辦案檢察官第一時間與海拉爾區殘聯、區民政局聯系幫扶事宜,并對馬某盜竊案召開擬不起訴公開聽證會,邀請兩部門代表和人民監督員參加聽證會。聽證會上,聽證員在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并進行討論後,一致支持檢察機關對馬某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看來,檢察聽證讓司法民主化、透明化進一步成為現實。其不僅能集思廣益,最大限度地實現個案公正,還能發揮說服作用,達到定分止爭的效果,更能賦予當事人及其他民衆更多了解檢察辦案過程和結果的機會,進而提高司法公信力。

  “個別案件當事人不是不服判,而是擔心判錯了;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心結未解開。”作為最高檢控告申訴檢察專家咨詢庫專家,北京市雙利律師事務所主任孫瑩曾多次參加最高檢舉行的聽證會。她表示,聽證會邀請各行各業的第三方參與辦案,給予矛盾化解以更多的思路,也真正幫助當事人解開心結。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在檢察機關的推動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檢察聽證實現了實質化推進。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四級檢察機關共對80993件案件組織了聽證會,同比上升1.5倍,聽證後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5%。各地檢察機關能動履職,聽證工作在“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開花,“簡易聽證”“上門聽證”漸趨常態化。

  檢察長帶頭 “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

  2021年12月22日是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檢察長接待日。這一天,該院檢察長魏號國一大早就來到12309檢察服務中心,在接待窗口剛剛坐下,一起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劉某便在律師的陪同下匆匆趕來。

  2019年9月17日晚,劉某酒後回到自家小區門口時,與幸某發生爭執進而發生肢體衝突,劉某受了傷。經鑒定,劉某的傷情構成輕傷二級。同年10月,幸某投案自首。

  案件移送江漢區檢察院後,該院審查認為,劉某主動上前用言語挑釁并先動手,具有過錯。幸某除首次被打回擊後一直處於防禦狀態,不具備傷害劉某的故意,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應認定為正當防衛,遂對幸某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他把我打了,檢察院不批捕;我是被害人,卻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了10天,還被罰了500元錢!”劉某始終難以接受這樣的處理結果。

  見劉某情緒激動,魏號國立即查詢案情,并找來承辦檢察官共同解答劉某及其律師的疑惑。然而,劉某依然對檢察機關的決定心存不解。

  “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們邀請區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舉行聽證會,請他們現場聽證,我們一起來聽聽第三方的意見。”見劉某鬱結難舒,魏號國提出了召開聽證會的建議,劉某當場表示同意。

  今年1月14日,在魏號國的主持下,聽證會召開。承辦檢察官當場播放案發現場的監控視頻,一一解答劉某及其律師的疑惑。3位聽證員在聽取了檢察機關和當事人的陳述後,一致認為江漢區檢察院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均准確,支持檢察機關以構成正當防衛為由對幸某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雖然結果不是我所期待的,但檢察長耐心解答我的問題,用公開聽證的方式解開我的心結,我對這種做法認可。”劉某表示。

  “運用公開聽證的方式化解矛盾,可以讓案件當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辦案過程的公開透明,以及檢察機關化解矛盾的誠心、決心。”參與此次聽證會的人民監督員史克毅評價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國省、市、縣三級檢察院組織的聽證會有將近十分之一是由檢察長主持的。

  除了發揮“頭雁效應”,各地檢察機關還采取了一攬子檢察聽證細化舉措,持續激發“群雁活力”。如湖北省荊門市檢察院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檢察聽證。

  抓疑難案件 凝聚共識助力社會治理

  “砂廠搬走了,林地也恢複了,耕地也完成了複墾!”今年7月,甘肅省隴西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林少波再次來到當地某村,村民們興奮地向他講起了村裡的變化。

  就在幾個月前,村民還因村裡的砂廠超審批範圍采砂、堆料而憂心忡忡。無奈之下,他們寄出了一封投訴信。

  “今年2月14日,我院收到來自某村的信訪件,隨即組織人員對案件進行調查。”林少波告訴記者,該砂廠於2017年在當地水務部門主辦的河道采砂點經營權拍賣會上,競價拍得了某村附近某河道的采砂權。後來,砂廠的采砂範圍超出了河道,蔓延到了附近的耕地、林地,對某村的地表環境造成了破壞。當地村民向多個部門反映情況,要求關閉砂廠,但因各行政部門職責劃分不明、村民與砂廠溝通發生矛盾等原因,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既要化解村民與砂廠的矛盾糾紛,也要恢複村裡的生態環境。相關部門、當事人得坐到一起談一談。”3月18日,隴西縣檢察院針對此案召開聽證會。

  聽證會上,當地水務部門、自然資源部門、某村所屬鎮政府就如何履行各自監管職責,督促砂廠退耕退林、恢複生態環境進行了充分表達。5位聽證員在聽取各方意見後,一致支持檢察機關分別向3家行政單位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希望三部門在各自職權範圍內相互配合,督促砂廠積極整改,同時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檢察建議發出後,3家單位落實監管職責,由鎮政府出面化解矛盾糾紛,水務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督促砂廠整改、恢複違規占用的林地4.5畝、耕地7.8畝。某村又恢複了往昔的平靜。

  “通過召開聽證會,檢察機關與聽證員們共同聽取行政機關監管難、企業整改難的原因,深入挖掘矛盾糾紛根源,協調各行政單位厘清監管職責,攥指成拳,合力解決社會矛盾,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參加此次聽證的隴西縣人大代表、公益訴訟觀察員李俊福對檢察機關的做法表示認可。

  “檢察聽證的重點,就是要選擇群衆訴求強烈、矛盾糾紛突出的案件,疑難、複雜、有引領性的案件進行聽證。”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申國軍告訴記者,檢察聽證在推動訴源治理、社會治理方面釋放出了強勁動能。

  借智慧外腦 開門辦案吸納多元聲音

  今年2月,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聽證員庫建設管理指導意見》,明確市級以上檢察院根據需要設立聽證員庫,作為轄區內檢察院選用聽證員的主要來源。檢察聽證在借力“智慧外腦”方面邁出了更規範、更堅實的步伐。

  記者從天津市檢察院獲悉,目前該市聽證員庫已全面建成并運行。649名來自法學、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具有豐富經驗的社會基層工作者以及部分代表委員成為了聽證員庫的首批“外腦”。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道北侖裡社區黨委書記何麗就是這649名聽證員中的一員。今年7月4日,天津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就一起鄰裡糾紛引發的民事訴訟監督申請案召開簡易聽證會,調解經驗豐富的何麗被邀請擔任聽證員。

  2003年6月,梁某與鄰居韓某因故發生爭吵,梁某將韓某左耳咬傷。後來,二人因賠償問題協商無果,從2003年開始,韓某便每年將梁某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法院因此先後作出了15份生效裁判,其中,前14次判決均支持韓某的訴訟請求,第15次判決駁回了韓某的訴訟請求。今年4月和6月,天津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分別收到了韓某、梁某的民事訴訟監督申請。

  “多年來,韓某因判決未能得到有效執行而逐年起訴;梁某雖願意賠償,但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同時擔心給了賠償金韓某依然每年將其起訴至法院。”天津市檢察院第三分院第八檢察部主任楊潔告訴記者,該院綜合研判後認為,案件依然有和解空間。

  為實質性化解矛盾,該院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和民事行政檢察部門辦案人多次前往當事人家中,與雙方促膝長談,一步步打消雙方顧慮,促成二人來到簡易公開聽證會。

  聽證會當天,承辦人介紹了原案認定的基本事實和前期的調解情況,聽證員和其他參會人員一致支持勸解雙方和解。

  “大家都是鄰居,沒有什麼說不開的。檢察機關已經從法律角度為二位講清了利害關系,過去的19年你們已經心力交瘁,不如借著聽證會這個公開透明的平台,說清楚、辯明白,化解矛盾,我們一起幫助作個見證。”聽證會上,何麗一番入情入理的話讓兩位當事人有些動容。

  最終,經過檢察機關和聽證員的耐心勸解,梁某、韓某達成和解協議,梁某當場向韓某道歉,并給付一次性賠償金4萬元。

  記者了解到,各地檢察機關全力推進聽證員庫建設,大部分省區一半以上市級院已建成聽證員庫。今年上半年,全國省、市、縣三級檢察機關共邀請聽證員283574人次參加檢察聽證,同比上升81.5%。

  “聽證員庫建設旨在統籌各類外腦資源,提高聽證員與案件的適配度,讓社會各界人士有序、有效地參與到辦案活動中來,為檢察機關和當事人提供更多元、更專業的建議。”申國軍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進一步探索完善聽證員選任管理制度,健全聽證員邀請、參與意見采納機制,以聽證員庫建設深化檢察聽證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