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病入膏肓!歐洲天然氣、電價齊創歷史新高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13:04:22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高溫、缺水、氣荒、核電風電紛紛跌倒……歐洲的能源危機已經“病入膏肓”。

  當地時間8月18日,受能源供應吃緊和天氣等原因影響,歐洲天然氣基准荷蘭TTF天然氣期貨結算價上漲6.7%至每兆瓦時241歐元,刷新了3月初俄烏衝突剛爆發時創下的收盤紀錄。8月19日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再度上漲。

  在天然氣價格飈升之際,歐洲電價也在狂奔。8月19日,德國明年交付的電力價格漲逾1%,達到創紀錄的545歐元/兆瓦時,法國和北歐等地電價本周也連創新高。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八月以來,歐洲原本進入夏季度假季節,能源需求理應下降,但現實卻是能源價格繼續上漲,并且遠遠看不到盡頭。一方面,電力供需繼續緊張,因為八月的高溫天氣進一步影響了法國核電站的運行,缺乏降水又使得西歐北歐的水庫蓄水量繼續下降,持續高溫天氣也使得歐洲運輸大動脈萊茵河的水位迅速下降,影響船舶航行和煤炭的運輸,影響了煤電廠的運營。

  另一方面,天然氣市場繼續擔憂俄羅斯的供給和冬季面臨的缺氣,TTF氣價繼續暴漲。而在缺水、缺核電以及高溫無風的形勢下,歐洲電力現貨市場基本上都是火電機組甚至燃油機組的成本決定電價,高漲的氣價直接傳導到了西歐飛漲的電價。與此同時,碳價也因為火電機組出力和碳排放的上升而升高,進一步推高電價。

  供給側風險已經成為歐洲揮之不去的痛。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歐洲能源供應持續遭受打擊,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持續上漲。目前,歐洲天然氣供應依靠管道運輸和液化天然氣兩種途徑。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主要管道北溪一號的通氣量只有去年的20%,全年將造成近1200億立方米的管道氣缺口。此外,液化天然氣現貨供應量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新增需求。

  從目前的種種情況來看,歐洲能源危機毫無結束的跡象,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nextpage>

  氣價和電價狂奔不止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往往是歐洲能源需求淡季,但在一系列負面因素叠加影響下,如今歐洲天然氣基准價格已經達到正常年份同期的約11倍,各國電價也普遍漲了數倍。

  秦炎對記者分析稱,因為煤炭短缺以及缺乏技術工人等阻礙,市場參與者擔憂德國能够重啓的煤電裝機達不到預期的8GW,這也是造成德國、法國等國電力期貨價格飛漲的部分原因。綜合來看,今年冬天的天氣就相當關鍵,首先是以後兩個月北歐、西歐的降水,北歐水庫蓄水量能否提高?萊茵河的水位能不能恢複?然後是北歐、西歐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氣溫,屆時會高於還是低於歷史均值?如果接下來的氣象預測顯示西歐會面臨寒冬,那麼氣價和電價還會繼續上漲,日前一些國家的電價已經輕鬆上漲到1000歐元。

  以英國為例,根據英國政府最新的分析,在其預設的“合理最壞情景”中,英國可能在今冬面臨約為峰值需求六分之一的電力缺口,即使在啓動緊急燃煤電廠後也是如此。英國明年1月份預計有四天時間需要啓動緊急措施來節約天然氣,并且工廠甚至家庭可能不得不進行“有組織的”停電。

  而民衆和企業也將因此受到巨大衝擊。根據Citizens Advice發布的一項調查,在英國天然氣和電力市場辦公室10月再次上調電費上限後,四分之一的英國人將無法支付電費。如果英國不采取措施,未來局勢還要糟糕得多。民衆迫切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否則可能面臨一個讓人絕望的冬天。

  對於嚴峻的形勢,秦炎表示,8月份是歐洲傳統的暑假度假季,所以目前在歐洲有關能源漲價的新聞報道并不是很多,等九月初大家度假歸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對於能源漲價的抱怨以及案例。歐盟陷入經濟衰退已經毋庸置疑,只是持續時間長短的問題。德國能源監管部門已經警告未來兩個冬天都會面臨能源供給緊張,可見形勢有多緊張。

  一系列連鎖反應席卷而來<nextpage>

  在歐洲氣價和電價飈升之際,一系列連鎖反應正接踵而至。過去一年,由於電力成本飈升,生產商不能滿負荷生產,歐洲地區的鋅和鋁冶煉產能已經減少了約一半。本周歐洲再度有兩家大型金屬冶煉廠計劃暫時停產工廠。

  在電價等能源成本高企的壓力下,全球鋅業巨頭Nyrstar 8月16日宣布,從9月1日起關閉位於荷蘭的一處歐洲主要鋅冶煉廠,全球鋁業巨頭挪威海德魯(Norsk Hydro)8月17日也表示,將於9月底關閉位於斯洛伐克的鋁冶煉廠。

  在這場能源危機中,金屬行業受到的打擊可能最嚴重的,該行業對電力存在巨大需求,因而隨著電價飈升,其生產成本也隨之飈升。鋁是生產過程中需要能源最密集的金屬之一:每生產1噸鋁大約需要14兆瓦時的電力,足够一個普通英國家庭使用三年多。鋅的冶煉也需要大量電力,生產每噸鋅需要約4兆瓦時的電力。隨著未來電力供應持續收緊,歐洲金屬冶煉行業可能還將迎來更大規模的關廠。

  秦炎對記者分析稱,能源價格上升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推高用戶的用能成本,既會使得工廠被迫關停減產,也會影響民衆。歐洲金屬行業、玻璃行業、化學品行業繼續有企業因為能源價格高企而宣布停產。雖然歐洲各國都推出了各種補貼或者限價措施來應對漲價,但卻是杯水車薪,也不能覆蓋所有的行業。比如挪威雖然對居民電價設置上限補貼,但是小的工商業用戶和工廠是沒有電價補貼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受到的衝擊更大,有的會陷入經營困難的地步。而很多產品已經都明顯因為物流和能源費用的增加而漲價,削減居民可購買力。居民的能源支出上升,那麼用於其他消費的支出就會減少,對經濟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之際,歐洲也因此面臨空前的通脹威脅,前景可能比美國還要悲觀。歐元區7月通脹率高達8.9%,英國7月CPI更是飈升10.1%,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歐洲頂尖智庫Bruegel高級研究員Simone Tagliapietra表示,能源價格的長期上漲可能最終會改變歐洲大陸的經濟格局。“一些行業將面臨嚴重壓力,并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在歐洲的生產。”<nextpage>

  即使是歐洲央行如今已經承認低估了通脹壓力,預計短期內歐洲通脹可能還將加速,未來歐洲央行可能要繼續大力加息。歐洲央行執委、市場操作主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表示,7月加息50個基點仍不足以改變歐元區通脹前景,即便經濟衰退本身也不足以緩和物價壓力,她暗示傾向於下個月繼續大力加息。

  未來形勢會進一步惡化嗎?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極度糟糕,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未來形勢還會進一步惡化嗎?

  目前,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僅為最大運力的20%。但需要警惕的是,即使這20%的供應未來也有停供的風險。

  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負責人克勞斯·穆勒(Klaus Mueller)表示,一旦來自俄羅斯的供應完全停止,即使德國到11月將天然氣地下儲存設施填充至其總容量的95%,德國的天然氣儲備也只够供暖和工業設施運行約兩個月到兩個半月。德國至少需要熬過兩個冬天,民衆需要做好長期承擔高能源費用的准備。

  Perry對記者表示,德國此前提出分三個階段減少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天然氣存儲設施的儲氣量需在9月1日之前達到75%、10月1日之前達到85%、11月1日之前達到95%,其中第一階段的目標已達成,但後面兩個目標顯然會更加艱難。

  事實上,即使是穆勒也對未來達成儲氣目標沒有信心,由於今年秋季可能比往常溫度要低一些,加上北溪一號管道隨時可能中斷供應,因此在10月實現天然氣庫存水平達到85%的目標可能有困難。此外,“不能保證德國所有的儲氣設施在11月都將達到95%儲存率的目標,在最好的情況下,這些儲氣設施中的四分之三將達到目標。”<nextpage>

  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甚至警告稱,如果俄羅斯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德國可能經歷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萎縮。在俄羅斯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的情形下,德國今年GDP將萎縮2.7%,到2023年將萎縮1.1%。由於天然氣不僅是重要的能源來源,而且還是其他行業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氣短缺將迅速對德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考慮到德國目前的供應緊張,天然氣配給“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在Perry看來,如果歐洲方面遲遲不能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放行,預計天然氣價格將居高不下,歐洲在這個冬天將面臨嚴峻考驗。如果俄羅斯突然切斷天然氣供應,歐元區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衰退。天然氣價格的再次飈升可能會拉高通脹,進一步壓縮實際收入,預計歐元區將最晚於2023年第一季度出現技術性衰退。

  對於歐洲而言,更大的挑戰顯然還在後面。秦炎分析稱,其實目前歐洲氣價和電價螺旋式上升,就是因為市場擔憂恐慌冬季的能源供給,等於在提前消化這個風險,未來歐洲氣價和電價仍將巨高難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還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供給,比如北溪一號會不會完全被掐斷。雖然德國在積極補天然氣庫存,已經提前實現75%的目標,但是即使接下來庫存到95%以上,過冬也仍然需要依賴管道氣,所以冬季形勢不容樂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