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更加豐富便捷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10:34:23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中共中央宣傳部18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的舉措與成效。

  “我們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介紹,這些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重點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42個,公共圖書館3215個,文化館3316個,博物館6183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萬個,農家書屋58萬家。此外,實現了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免費開放。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表示,過去10年,在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政策著眼點主要放在提高文化服務的質量上,注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始終把群眾文化活動作為重點,持續加強和完善群眾文藝團隊的建設,全國現有群眾文化團隊的數量超45萬個,比2012年增加了50%。持續組織開展群眾廣泛歡迎的歌咏、廣場舞展演,打造專屬於群眾的文藝舞台,2022年春節期間全國的春晚示範展示活動線上線下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18億。

  廣電總局副局長孟冬介紹,10年來,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村村通”到“戶戶通”,推動了從“聽到看到”到“聽好看好”,加快了從“單一服務”到“綜合服務”。截至去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的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48%和99.66%。“我們持續實施一系列廣電惠民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的文化權益;推進廣播電視‘人人通’‘終端通’‘移動通’,讓人民群眾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便捷和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服務。”孟冬說。

  這10年,智慧廣電網絡平台、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在地方黨委政府加強政策宣傳、防災救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疫情期間,遍布鄉村的應急廣播,通過方言土語將防疫知識送到了田間地頭,廣播電視的“空中課堂”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還服務“三農”、直播帶貨,推動了產品變產業、流量變銷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