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學辦到家門口 鄉村人才有奔頭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09:54:51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粵西北山區,廣東雲浮羅定市龍灣鎮大石村,54歲的村支書藍永煥最近如願拿到了法學本科文憑。

  “多虧了‘辦在家門口的大學’,讓我不脫產、不離鄉‘啃’下了一門門功課,拿到了大學文憑。”藍永煥感嘆。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說動了兒子報讀大專。

  藍永煥的文憑與普通大學一樣,上課修學分,結課通過考核才能拿到。同時,它有“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網絡教學優勢,為奔忙在“三農”一線的農村學員,提供了更加靈活方便的學習、提升途徑。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如何將高等教育資源延伸到農村基層,為鄉村振興培養各類人才?藍永煥口中“辦在家門口的大學”,正是雲浮求解這一問題的答案。

  2019年1月,雲浮市引入廣東開放大學開展校地合作,依托雲浮開放大學設立雲浮鄉村振興學院。3年多來,依托“1個學院+18個鎮村分院+4個教學點”的組織體系,鄉村振興學院直面農村需要,創新“協同育人”模式,把優質大學資源連接到鄉村,把涉農優勢專業下沉到村民家門口,把高質量的教育培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連接大學資源,家門口培訓高素質農民

  羅定市羅平鎮雙蓮下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掛著一塊“雲浮鄉村振興學院雙蓮教學點”的牌子。門口的村道,是村民辦事下田必經之處,進來聽課,非常方便。85後陳潔玲就時常過來“充電”,她是雲浮鄉村振興學院培養出來的首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之一,如今成了傳授技能的“土專家”。

  當年,發現當地辣椒市場商機好,陳潔玲辭職回到村裡,準備規模種植辣椒,但自己在種植、管理上面臨的技術難題多,想去學點東西,可成日困于田間地壟,要放下手頭的活兒坐在課堂學,根本不現實。陳潔玲坦言:“我們這偏遠鄉村,也就隔三岔五來個農技員,就算碰上了,人家憑啥教你?”

  陳潔玲曾經的困境,在雲浮不是個例。學技無暇、求教無門,高素質農民培養難。鄉村振興,需要大批本土人才。而人才培養,歸根到底還是靠教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貞琴說:“廣東開放大學是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支撐。”2019年1月,廣東開放大學與雲浮市開展校地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