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交所進入戰略發展窗口期
http://www.CRNTT.com   2022-08-11 09:20:17


 
  可喜的是,目前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均已入市,超500只公募基金加速布局北交所。境外投資者也對北交所十分關注,部分資金已通過QFII、RQFII參與市場投資。中介機構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了一批深耕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的特色券商。

  尤其備受實體經濟關注的是,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實現北交所和新三板的聯動發展,形成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成長路徑,其重要特色是按需、小額、多次的接續融資機制。

  截至7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6719家,總市值2.15億元。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累計融資222億元,單次融資從0.4億元至17億元不等,平均每家融資2億元。這些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平均進行2次定向發行融資,單次融資5000萬元左右,上市後已有6家啟動再融資。

  “可以把北交所和新三板聯動發展,理解成建立一套輸送水資源的水利系統,這是一整套包含江河湖泊的四通八達、星羅密布的水利灌溉系統。”張可亮表示,通過小額、快速、靈活的投融資機制,迅速將巨大的流動性化整為零,大量的掛牌企業迅速通過低市盈率、低融資額的融資,實現自動分層,發行市盈率低,融資額低,但是量大面廣,資金直接進入實體經濟。

  “現在的北交所對滬深市場跟跌不跟漲,說明還是市場深度不夠,投資機會不豐富,也沒有形成板塊效應。祗有當上市企業數量多了,才會形成龍頭。”接近北交所人士告訴記者,這就是北交所為什麼要上規模的邏輯。上規模就是要更快更多地發行優質企業,引領市場的建設。在全球市場,指數化投資是趨勢,北交所的指數產品也不遙遠了。但是一個前提是上市公司的供給有更多的態勢,才能上指數產品,同時也解決了個人投資難問題,市場活力和韌性也會增加。

  當然,上規模要處理好量與質的關係,始終要嚴把質量關;處理好單一與多元的關係,在行業類型、精準度和包容度上著力;處理好快與慢的關係,北交所上市都是“熟瓜”,其實從新三板掛牌起就是排隊,只要嚴格遵守新三板規範,健康成長,上市的確定性非常強;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創新型中小企業不一定永遠都小,北交所的未來也能出現大企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