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多家銀行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
http://www.CRNTT.com   2022-08-10 18:24:06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以債權類資產為主,對貨幣市場利率高度敏感,當前利率水平處於低位,因此底層資產收益率也趨於下降;其次,銀行理財產品也會配置部分權益資產,以增厚整體產品收益,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權益資產波動加大導致收益不確定性增加,也會拉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

    雖然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兌付收益“不達標”的現象,但整體來看,理財市場的兌付情況較為樂觀。普益標準數據顯示,雖然淨值化轉型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但仍有近九成的產品到期收益率可以達到銀行設定的業績比較基準線,甚至超四成產品到期收益率超過了業績比較基準中樞,實現了“超額兌付”。

    投資者應有

    合理投資收益預期

    資管新規實施以來,剛性兌付被打破,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然而,仍有投資者難以接受理財產品未達“預期收益率”或虧損。

    《證券日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發現,有眾多投資者投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未達“預期收益率”甚至虧損。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於2022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顯示,銀行理財類業務投訴量占總投訴量5.1%,約3872件,位列投訴業務的第3位。

    “我們在推介理財產品時都會提醒客戶,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淨值型,也就是不再保本保息,凡是理財產品均有一定風險。”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不過有的客戶對現有銀行理財產品的理解並沒有轉變,近期部分銀行理財出現負收益後,已出現客戶投訴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