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上鵲橋拉動“Z世代”相親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22-08-09 12:36:34


 
  1995年出生的張珊每周末會抽出1小時在互聯網交友平台上交友。她的相親之路是從2019年開始的。最初,她在一家相親網站花380元買了1年會員,一年中在綫下見了不到10名男生。張珊說,紅娘會給她推薦一些男生,她覺得不錯的人會約見面聊天,但是一直沒有脫單。一年後會員到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張珊開始在綫上自主相親,不再通過付費讓紅娘介紹對象了。“紅娘選人的角度和我不太一樣,而且容易層層加收費。”

  張珊稱之前每次相親吃飯都很尷尬,她更希望在社交和娛樂等輕鬆愉悅的場景中開始交流,“雖然有相親的目的,但感覺聊得來的再慢慢發展,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弱化了傳統相親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在綫上的相親社群裡自主交友的場景。易觀分析發布的《2021年中國在綫婚戀交友行業分析》顯示,“Z世代”較為排斥傳統的相親、婚介模式,而更易接受“強社交、弱婚戀”的泛社交方式。

  根據“Z世代”的婚戀交友需求,各婚戀交友平台也在著力打造綫上婚戀交友板塊。有調查顯示,在婚戀交友產品的形態方面,用戶更希望能够直接看到對方的外貌及綫上交流的方式。直播是可以真實看到用戶的渠道之一。目前,一些傳統婚戀網站也開始將直播聊天用於婚戀交友;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更是推出各種方式的綫上相親活動。

  把錢花在刀刃上,降低相親成本

  1996年出生的徐漢峰沒參加過付費的專業相親活動,但參與過免費交友活動。27歲的俞湖晴從工作開始已相親兩年了。通過互聯網婚戀交友平台和親朋好友的介紹,她一共相親了20個男生。她相親非常隨緣,“綫上交友基本可以不花錢,我不會為了找對象花上千上萬元,找不到就是我運氣不好而已”。

  作為綫上相親平台的會員,劉思清每月在相親平台的花銷大約100多元。她說,這是她可承受的最高金額。而最近幾個月因為所在城市出現疫情,劉思清的相親交友活動全部轉為綫上,也就基本沒有相關的綫下消費了。“懶得做核酸的時候就不出門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