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鎖定九條賽道 信托蹚出創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8-05 09:50:44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是近百年來全球科技創新的一個突出特徵。而金融是技術進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助推器。

  從2020年黨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要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到2021年底中國銀保監會發文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到今年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專項資金,黨和國家在持續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

  如何走出一條“金融、科技與產業”良性循環,“國家、企業與客戶”多贏的成功之路,建信信托開始了改革之旅。這是探索,也是使命。

  從債權投資向股權投資轉型

  “嫦娥”奔月、“神舟”上天、“蛟龍”入海、“北斗”升級,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我國金融體系還不太適應經濟增長動能的轉換,以高風險、高投入、輕資產為特點的科創企業與追求相對固定安全收益的間接融資存在天然的“縫隙”。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金融體系支持科技創新的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可目前金融市場、金融產品以及金融工具仍難以滿足科技創新的需求。其中最大的短板即是長期資本不足,尤其是企業的股本不足。

  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方向,即加快推進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設,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金融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融資結構調整,從而消弭金融與科創之間的溝壑。

  2014年,乘著國企混改的政策東風,建信信托深度參與了廣東省國企混改,唱響了股權投資業務試水的重頭戲。廣東首戰告捷也讓建信信托在這一領域逐步打造出一塊金字招牌。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建信信托開展私募股權投資並逐步拓展業務領域到併購重組、資產證券化以及投貸聯動,以貼合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