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18:48:10


 
  “新型電力系統的非傳統要素包括電源的分散化、儲能的要素化、配網的有源化、氫能的產業化以及交通的電動化。”三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江冰強調,配網側和用戶側湧現了大量的新型主體,將發揮重要作用。海量小型、分散的分布式電源接入電力系統,正在改變傳統電力系統“電從遠方來”的既有格局,逐步實現“電從身邊來”。配網側電源也將參與電網的平衡與調度,輸配電網的關係正在發生根本變化。

  儲能作為在電源與負荷之間轉變的“自由人“,可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成為電力系統平衡不可或缺的第四元素。

  從電力系統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我國“十二五”時期解決了新能源並網送出問題,“十三五”初步解決了新能源消納問題,“十四五”將重點解決新能源的可靠替代問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徐小東表示,在此背景下,我國亟須升級電力傳統調度運行體系。傳統調度無法適應源網荷儲多項互動的運行需求,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調度的靈活性,以適應充分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系統運行方式的頻繁變化。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是在傳統電力系統的基礎上,順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系統高級形態,是以新能源發電為主體,以靈活性資源為支撐,具有交直混聯和微電網並存的電網形態,應用先進前沿技術,依托統一電力市場,實現能源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的基礎平台。新型電力系統具有綠色低碳、柔性靈活、互動融合、智能高效、安全穩定的顯著特徵。因此,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充分認識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長期性、差異性、靈活性和創新性依據各地資源禀賦,因地制宜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大力提升新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表示,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電力的綠色低碳轉型主線還應該是發展,在發展中轉型,轉型中發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態勢。要加強技術創新,目前我們已掌握的技術還不能完全支撐我國2060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亟須實現重大技術的突破,甚至是一些顛覆性技術的突破。他強調,當前電力在我國經濟社會終端用能地位十分關鍵,保持電力充足供應,涉及能源安全,涉及國計民生,必須牢牢把握住電力安全穩定充足供應的底線。

  要探索建立跨省跨區輔助服務市場機制

  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分別發布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研究》報告和《新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及政策研究》報告。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研究》指出,要合理把握能源轉型節奏,協同推進能源系統電氣化和電力系統低碳化。新能源不能單邊冒進,要與能源系統形態變革雙輪驅動。未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分“三步走”:2020-2030年努力推進技術變革、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增量替代;2030-2040年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煤電逐漸退出主導地位,非化石能源發電逐漸成為主體能源;2040-2060年新型電力系統逐步成熟,新能源主體地位不斷加強,煤電加快退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