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實現“雙碳”目標,制造業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22-07-30 15:35:02


 

  “減碳,沒有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李培根強調,傳統產業要加快智能化。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沈衛明認為,智能制造的目的是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率,只要智能技術能在某一個節點上提高效率、保證質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那就是智能制造。“也許沒有給企業盈利帶來很多收獲,但是從‘雙碳’角度來說,可以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帶來的是社會效益。”

  現實的困境是,并非所有企業都能掌握智能技術。沈衛明接觸過一些企業,發現它們傾向於從盈利角度考慮問題,不願投資智能技術和智能制造。

  王金南和蔡博峰建議,圍繞能源、電力、工業、交通、建築以及生態碳匯等領域的技術發展需要,加強科技落地和難點問題攻關,采用產學研相結合模式推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跨界融合,科技界應該首先邁出這一步——到企業中去。

  “科技界一定要下現場,不下現場怎麼知道企業的痛點難點?不知道痛點難點怎麼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桂衛華呼籲科技界與產業界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與企業實現精准對接、一體技術攻關。

  作為科技工作者的團體,中國科協近三年來組織全國學會組建“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走訪企業,深入挖掘地方產業和企業的技術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科技服務。目前,已組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團”“智能產業科技服務團”等400多個(次),動員萬餘名院士專家為試點城市近4000家企業解難題、促升級,其中就包括“雙碳”問題。

  “科技服務團將建立長效的服務機制,把科技人才和資源導入到地方。”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任劉亞東說。

  這意味著,在科技界與產業界的聯合下,將有更多企業借助技術升級實現更低的碳排放。當然,除了“雙碳”,這種合作機制還將帶給我們更大的想象和發揮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