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數據說明,持續不斷的疫情對廈門旅遊和服務業造成重挫。
但是,儘管疫情衝擊了旅遊和服務業,廈門依然表現出了極強的經濟動能。
廈門市政府近日對外公布的數據,即體現出了廈門的積極一面。
5月12日,廈門市長黃文輝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關情況時指出,10年間,廈門市GDP從2922億元增加到7034億元,年均增長7.8%,增速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工業增加值從1219億元增加到2163億元,年均增長7.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從739億元增加到1530億元,年均增長8.4%;常住人口人均GDP從7.73萬元增加到13.45萬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3.76萬元、1.35萬元增加到6.72萬元、2.99萬元,總量保持副省級城市前列。
廈門常住人口也從2012年的403萬,增長至2021年的528萬,近10年來,淨流入人口一直處於福建領先地位。
在旅遊和服務業、外貿和部分行業深受疫情影響的局面下,廈門是如何實現破局的?
“關鍵之舉是打造了12個千億產業。”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對澎湃新聞分析稱,40多年來,廈門經歷了從模仿到創新、從製造到創造的歷程,也從承接台灣產業轉移,建設軟件園和廈門火炬高新區,推動企業向自主研發轉變,借此打造“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
近年來,廈門為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確定發展計算機與通訊設備、機械裝備、旅遊會展、現代物流等千億產業,以此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