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盟被質疑在減碳過程中實行“雙標”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14:23:53


 
  為從能源危機中“脫困”,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等多個曾大力呼籲放棄煤炭、倡導環保的歐洲國家近期相繼宣布重開煤電廠或採取措施支持煤電項目。歐盟在相關問題上也展現出一定“空間”。

  本月6日,歐洲議會表決支持把滿足特定條件的天然氣和核能領域投資歸為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經濟活動類別,實質上給天然氣和核能貼上“綠色標簽”,環保組織批評其“漂綠”化石能源和核能投資,損害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信譽。

  此外,歐盟還決定擴大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並在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物色更多潛在化石能源替代供應方。

  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和能源事務發言人蒂姆·麥克菲承認,由於歐洲能源格局出現新變化,歐盟成員國能源結構及相關計劃將有所調整,其中包括重啟部分煤炭產能。

  此前支持能源轉型的歐盟官員,在一些成員國轉向煤電之時也變得閃爍其詞。負責內部市場的歐盟委員蒂埃裡·布雷東近日表示,只要一個國家向其他國家證明在獲取天然氣供應方面已盡其所能,便可重啟煤電廠。

  能源困局或超預期

  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受烏克蘭危機影響非常明顯。今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飈升至創紀錄高位,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大範圍通脹,給歐洲乃至世界經濟造成劇烈衝擊。

  總體來看,歐洲能源危機短期很難破局。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認為,烏克蘭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能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是對俄羅斯制裁,而非減碳政策,歐洲選擇(對俄制裁)這條路讓自己陷入衰退”。對俄實施能源制裁在打擊了俄經濟同時,也必然給歐洲自身帶來嚴重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