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債券市場向制度型開放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8:48:33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落地,中國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目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均基本完成了投資機構、渠道、額度、品種以及資金匯出限制等方面的逐步放開。截至今年5月末,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較2012年末增長了4.3倍。其中,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托管餘額為3.74萬億元,占比2.7%,債市對外開放成果斐然。

  經濟日報發表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李迅雷、周岳文章介紹,2002年以來,債市對外開放先後經歷三個階段。從2002年至2009年,境外機構跨境債券投資剛剛起步,基本上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進入,額度有限;從2010年至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境外央行、貨幣當局等機構開放,投資渠道更為豐富;2015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准入條件,如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特別是2017年7月“債券通”中的“北向通”落地,掀開了外資買債的新篇章。

  在“債券通”推出前,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投模式。“債券通”克服了境內外市場制度的差異性,在交易環節實現了境外債券交易平台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連接;在結算環節實現了香港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與境內中央結算公司及上海清算所的對接。“債券通”為境外機構提供“一點接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途徑,同時滿足了內地債券市場的主場原則和監管要求。5年來,“債券通”已經發展成為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主流渠道。截至今年5月末,共有1038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隨著進入境內債券市場的便利化,境外投資者類型逐步多元化。

  文章認為,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逐漸加深,是驅動外資買債的核心動力。從交易層面看,外資買債節奏可能受到中美利差、人民幣匯率預期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美聯儲加息縮表導致中美利差倒掛,人民幣匯率走弱,境外機構持債規模逐漸下降。不過,外部因素對境內債券市場開放的阻礙有限。如果觀察實際利率,由於美國目前通脹高企,中美利差仍處於較高水平。作為全球投資者多元化投資的良好工具,人民幣債券占國際儲備在未來5年若有一定比例的提升,意味著會有不少中長期資金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文章強調,當然,在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比如中國主權債券的全球持有量約為7%,與其他重要貨幣相比,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再如,境外機構主要持有國債和證金債,由於不熟悉境內信用評級體系,信用債市場外資占比較低,同時境內信用債尚未被納入全球指數。此外,境外投資者比較關注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但缺少相應的風險對衝工具。未來,隨著中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信用體系改革、對衝工具創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以及全國推動債券市場由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國債券市場將變得更加成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