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科技創新為大灣區發展提供第一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8:47:50


粵港澳大灣區以國土面積的6‰創造出全國經濟總量的12%,成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科技創新是關鍵。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粵港澳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家戰略為重要依托,以光明科學城、鬆山湖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為主要承載區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初露崢嶸,科技創新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鋒文章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復雜。香港、澳門要妥善應對變局,就要自覺對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將自身所長與國家所需、國家所長和自身所需結合起來,緊緊抓住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文章指出,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了“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十四五”規劃圍繞在大灣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進一步作出部署。3年來,“廣深港”和“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雛形已具,南沙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鬆山湖科學城強化聯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逐步成為生動現實。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粵港澳大灣區以國土面積的6‰創造出全國經濟總量的12%,成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科技創新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中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而隨著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加快布局建設,大灣區不斷湧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廣聚實驗室、研發機構、科研院所及全球人才,正在成為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人才為第一資源,大灣區不僅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而且逐漸形成“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創新全鏈條,以及體制機制更加靈活高效、公共服務邁向公平優質、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元的創新創業新生態。

  多重政策優勢叠加,不斷催生顯著化學反應。大灣區不斷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科技設施建設力度大起來,科技要素流通快起來,創新鏈條對接順起來,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影響力顯著增強。2家國家實驗室、10家廣東省實驗室、3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20家香港、澳門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如雨後春笋般湧現;眾多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風雲際會。2021年,大灣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7萬家,專利授權量達7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近10萬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二位。

  文章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開放性、流動性,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構建中國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支撐,也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雁陣格局的戰略支點。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在原始創新上不斷取得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體制機制改革上邁出重大步伐,大灣區必將為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堅實的創新支撐,為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