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法德政府接連對能源巨頭出手
http://www.CRNTT.com   2022-07-23 14:48:08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法國財政部7月19日發布聲明稱,法國政府將以每股12歐元(約合人民幣82.9元)的價格收購EDF(法國電力)的16%股份,總金額約為97億歐元。這將使目前已經是EDF大股東的法國政府完全控制這家公司。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也宣布了國有化計劃。EDF公司的股份已自7月13日起停牌,等待公布計劃細節。

  法國政府表示,隨著歐洲各國爭相尋找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替代品,EDF的國有化將提高法國能源儲備的安全性。EDF是法國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核電站所有者。作為歐洲的能源龍頭之一,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收購決定一出爐就受到各界矚目。針對16%股權的97億歐元收購價也被廣泛認為是一個足够有誠意的價碼。

  “歐洲正經歷一代人以來最糟糕的能源危機,法國政府希望以完全控股EDF的方式來將國內的能源消費置於控制之下,更長遠的目標是,加大對能源行業的投資來有效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彭博社對此評論道。而就在鄰國德國,另一家大型能源企業Uniper也在危機中陷入困境,不得不向德國聯邦政府求援。

  祭出國有化為發展核電

  俄烏衝突給歐洲能源市場造成的重大衝擊,迫使多國直接采取行政幹預舉措,設定價格上限。叠加新冠疫情影響,能源企業尤其是電力公司等公用事業單位成本大幅攀升,營收增長卻十分有限,陷入經營困境。EDF原本是一家發電、輸電和售電一體化的國有電力公司,但此前根據歐盟關於建設統一能源市場的相關法令,該公司被動進行了拆分和私有化改革。不過在法國特殊的經濟環境中,EDF與SNCF(法鐵)等其他行業巨頭類似,總體上仍保持著國有企業的決策風格、文化特點,并且始終是法國最重要的能源電力企業。

  在連續多年現金流流出後,如今的EDF正面臨著巨額債務負擔。標普全球評級5月份表示,由於預計今明兩年將出現虧損,EDF的債務到2023年可能會增加到1000億歐元,而去年該公司的債務約為740億歐元。<nextpage>

  一邊是債務,另一邊則是低迷的營收。在2022年上半年,發電量減少和電價限制導致EDF營業利潤同比減少287億歐元。一些法國媒體評論稱,完全國有化的實質是以國家財政為EDF的業績經營風險兜底,這既可直接減少中小投資者的損失,又有利於平抑法國電力價格,確保能源公平。法國一些實力強大的工會也一直在游說將EDF國有化,他們認為,把該公司從私人投資者中解脫出來,不僅有利於公司穩定,也有利於其服務於法國對抗氣候變化計劃這個優先目標。

  此次法國政府出價的97億歐元不可謂不高。去年法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總額為4000億歐元,其中花在國防上的開支也不過600億,養老金開支則為610億。接近軍費六分之一的出價足以顯示出馬克龍政府對EDF的高度重視。

  早在馬克龍勝選連任之前,他在3月17日就曾發表講話重點談論法國的能源主權和安全。他當時表示,“為確保能源主權,法國必須在資本所有權上重新控制幾個關鍵的工業部門。并開啓一場針對法國最大電力公司EDF的大幅度改革。在一些涉及國家主權職能的經濟活動中(des activités les plus régaliennes),國家應該出面控制資本,并開啓一場針對法國最大電力公司(EDF)的大幅度改革。”從那時起,EDF再次被國有化的計劃就正式擺在了台面上。

  與之同時引起關注的,還有馬克龍的核電建設計劃。他今年2月曾推出了一項長期能源計劃,核電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國計劃到2050年新建6座第三代壓水反應堆(EPR2),并開展再建8座核反應堆的可行性研究,其中第一座新建的EPR2將於2035年投運。EDF是重啓核電計劃的唯一主導者,是核反應堆的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方,而且還肩負著投資500億歐元將老舊核電站延壽到2030年的使命,故EDF堪稱法國現政府核電戰略的核心角色。另外,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馬克龍曾表示,法國將建造多達14座大型核反應堆和其他小型反應堆,以此實現淨零排放目標,EDF的發、售電量在法國市場中的占比均超過80%,因此它對減排發揮的作用也備受期待。<nextpage>

  假使政府不介入,目前EDF背負的各項債務可能會阻礙馬克龍政府雄心勃勃的計劃。來自巴黎高商(HEC)的能源問題專家讓·米歇爾·戈蒂埃告訴Euractiv新聞網站,“完全國有化會幫助EDF獲得債務擔保,將來其也可以用更低的利率借貸。”

  國有化EDF僅僅是馬克龍重啓核能之路上的一步。一段時間以來,法國試圖在歐洲層面推動對核能作為清潔和綠色能源的認同,這一努力近日也收到了成效。7月6日,歐洲議會發表聲明稱,支持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相關法案,把滿足特定條件的天然氣和核能項目列入歐盟一項應對氣候變化的分類條例所涵蓋的可持續經濟活動類別。這意味著天然氣和核能被貼上了“綠色”標簽,將有助於引導更多私人投資進入天然氣和核能領域。

  能源危機下德國巨頭請求政府救助

  在經濟衰退和能源短缺的的烏雲籠罩下,需要政府出手的能源巨頭遠不止法國的EDF。法國的鄰居——德國自兩德統一以來首次出現月度貿易赤字,根據聯邦統計局5月的進出口數據,德國進口額首次超過出口額約10億歐元。當地時間7月8日,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Uniper集團正式向政府提出國家援助申請。該集團在當前的天然氣危機中陷入困境,目前正在與聯邦政府商討具體的援助方案。

  Uniper公司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德國買家,與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簽訂了巨額合同,因此也是此次歐洲天然氣危機的首個大型受害企業之一。在歐洲宣布制裁俄羅斯之後,俄羅斯切斷了部分輸歐天然氣供應作為報複手段,這使Uniper陷入了窘境。Uniper與俄羅斯的長期供應合同涉及200兆瓦時的能源,但自6月以來,Uniper只收到了40%的俄氣。公司被迫在現貨市場上高價采購天然氣以彌補供應缺口,每天損失高達3000多萬歐元。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德國聯邦議院5月通過修訂後的新版能源安全法草案,按照規定,在緊急狀態下聯邦政府可接管能源公司。德國總理朔爾茨已承諾會對Uniper進行援助,但未透露援助的具體細節。彭博社7月18日報道稱,德國政府准備“很快”就如何救助Uniper做出決定,但目前其與Uniper的談判“很困難”。<nextpage>

  7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聯邦政府已與德國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商Uniper能源集團就援助方案達成一致。救助完成後,聯邦政府將持有該集團30%的股份,同時將該集團的貸款額度由20億歐元提高至90億歐元。30%的股份將使聯邦政府獲得公司重大戰略決策的投票權。德國總理舒爾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Uniper對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能源安全非常重要。將盡一切努力確保德國、公司(Uniper)和公民度過危險。”

  朔爾茨還稱,聯邦政府已允許該公司將額外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價格上漲將從9月1日或者10月1日開始。“這很可能會產生額外的費用,比如對於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每年的支出可能將增加200或300歐元。”但同時,德國政府將采取措施保護疲困家庭免受價格上漲的影響。

  法德等歐陸國家在國內能源轉型進入關鍵階段的當下,還將注意力放到了中東和非洲,尤其是當地的天然氣資源。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表示,歐盟已與阿塞拜疆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天然氣從裡海輸送到歐洲,以提高南部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她表示,到2027年,管道的容量應該可以向歐盟每年輸送至少2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與此同時,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和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於7月18日簽署了一項協議,將流入意大利的阿爾及利亞天然氣量增加近20%。這項協議最早可能在7月底生效。

  然而,覓得擁有大量天然氣儲量的供應國并不意味著歐洲的燃眉之急就此得到解決。雖然液化天然氣所占體積只有氣態的六百分之一,且可被泵入冷藏船的罐中跨海洋運輸,但其需要在目的地重新氣化再可注進管道系統,這就需要歐洲的接收方擁有完備的終端基礎設施。為了進一步節省天然氣,除了像法國在核電領域“開源”之外,奧地利、法國、荷蘭等國也宣布了重回煤炭的措施。然而,法國媒體報道稱,這些暫時啓用煤電設施的方案只能在明年產生效果,發電量也遠遠不能彌補缺口,并非中長期的可靠解決方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