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深圳將修復南粵古驛道342公里
http://www.CRNTT.com   2022-07-19 17:23:18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據深圳特區報報導,馬幫櫛風沐雨,商隊結伴緩行,踏著一塊塊青石板,載負人員、物資、文書,往來南北,最遠可溯及秦漢時期中原人入粵……記者昨日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南粵古驛道保護修復與活化利用工作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大鵬新區、龍華區率先開展以來,取得階段性進展。

  據日前出爐的《龍華區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實施方案》,龍華區古驛道將規劃連接線約6.49公里,沿線人文底蘊深厚,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交匯。

  龍華區的歷史遺存景觀節點陽台山勝利大營救雕像、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等,將連入古驛道系統,打造紅色革命主題區,形成區域紅色旅遊路線。古驛道保護利用還將與綠道互聯互通,最大化利用。如深圳北站中心公園通過“公園+綠道”模式,集文化、休閑、娛樂、產業於一體,讓郊野自然與歷史記憶融入市民生活游憩活動。

  據悉,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廣東境內用於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古道,貫穿廣東21個地級市,串聯起1200個人文及自然生態節點,鏈接起源源不斷的物流、人流和文化往來,是南北通融和中外交流的重要路徑。

  深圳規劃到2035年建設體現多元文化主題的南粵古驛道文化線路342公里,包括古驛道線路+古驛道連接線,通過古道、步道、綠道、風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線性載體,串聯沿線的古驛道遺存、歷史文化城鎮村、文物古跡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等節點,挖掘和活化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大鵬新區的古驛道數量,居深圳之最。《新安縣志》記載,大鵬古道為“廣惠要衝”,即廣州府到惠州府的必經之路。大鵬新區推進古驛道先行示範段本體修復建設,促進古驛道活化利用與文旅活動融合。2022年1月,一條充滿自然野趣、純手工製作的4.2公里長郊野徑手作步道,在大鵬新區壩崗坳古驛道建成開放。

  2021年,深汕合作區新發現3條共7段古道本體遺存,發現多處古代石碑、軍事遺址、茶亭、渡口等,明確了聯繫潮汕與廣府的深汕古驛道本體段及連接線走向。目前,赤石鎮的東都嶺古道碗窑段、雙宮嶺古道洋坑段及連接線的古驛道環線修復工程正在推進。“古驛道+”創新模式,將促進當地鄉村文旅產業發展。

  鈴聲清越,穿透歷史。一條條富含文化、經濟、體育、旅遊、農業、生態等元素的南粵古驛道,串聯現代都市的繁華與歷史遺存的滄桑,綿延千年,生生不息,未來將寫就新的篇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