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港大醫科生“增潤年” 北上貧困縣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22-07-18 16:28:15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記者王亞毛報道:香港大學醫學院早前推出“增潤學年”,即在六年醫科學習的第三年可按個人興趣和學習需要,選擇到海外院校或地區實習、學習醫科之外課程等。首批學生今年畢業,有學生曾前往雲南貧困縣的醫院研究實踐,表示與當地人接觸讓自己在以後的臨床實習中更有耐心、更多從病人角度出發;亦有學生到海外知名學府交流或修讀碩士課程,開闊眼界。

  按興趣學習開闊眼界

  首批畢業生之一的薛煦祺已於瑪嘉烈醫院內科工作,她在三年級時曾前往雲南貧困縣做公衆健康研究,亦對內地醫療體系有了更多認識。但她在與當地醫院病人接觸和溝通上就遇上了困難,有時以為已經講得很清楚,但一些醫學專用名詞別人未必聽得懂,且當地居民多講方言,有時聊天都需要翻譯。

  “這時就需要醫生更多體諒、更有耐心,不是只得個急字,之後返港的臨床實習我都一直提醒自己,要多從病人的角度出發,多懷感恩。”薛煦祺表示,那一年能給自己一個機會考慮未來職業定位、讀書的節奏,她自覺在各方面都有進步。

  楊瀚寧亦於今年畢業,她選擇用第三年時間攻讀港大公共衛生碩士,不僅宏觀了解如何改善人類健康,亦跟隨教授學習如何完成研究,最後成功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自己的研究文章,“很感謝能有這個機會,未來我都會留在香港,為醫學事業做貢獻”。

  港大醫學院候任院長劉澤星參與策劃“增潤課程”改革,最後於2016/17學年起推出。他表示,課程最大特點就是學生第一個課程未讀完時,就有機會拿到另一個課程的更高學位。他指出,三分之一學生成功拿到碩士學位,也有人用這一年的兩個學期學習不同的內容,大家不僅在醫科上有了更多認識和發展,更開闊了眼界,見到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亦有機會嘗試醫科以外的課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