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家破產,對斯裡蘭卡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2-07-16 11:52:06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新京報報道,斯裡蘭卡,數年前經濟蓬勃發展,一度躋身南亞中高收入國家,但如今,這個擁有近2200萬人口的南亞島國卻深陷1948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7月5日,時任斯裡蘭卡國家總理(現為斯裡蘭卡臨時總統)拉尼爾·維克拉馬辛哈表示,該國已破產,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底。

  維克拉馬辛哈提及國家破產,對斯裡蘭卡意味著什麼?

  資不抵債,斯裡蘭卡破產

  路透社報道稱,斯裡蘭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救助談判正在進行中,維克拉馬辛哈告訴議會:“我們現在是作為破產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不得不面對比以往談判更加困難和複雜的局面。”

  對此,多家外媒報道認為,維克拉馬辛哈的話,點明了斯裡蘭卡目前所處的狀態——國家破產。

  “國家破產,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2年提出的概念,指一個國家對外資產小於對外負債,通俗解釋即資不抵債。”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美聯社、BBC等外媒報道,斯裡蘭卡的外債總額為 510 億美元,但可用的外匯儲備截至5月不足5000萬美元,外債規模處於高位,外匯儲備卻處於低位,再加上美聯儲加息間接推高其償債成本,資不抵債問題嚴峻。<nextpage>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破產并不意味著一個國家的主權會被剝奪,也不意味著此前所欠的債務和利息統統歸零。

  許利平表示,國家破產只是經濟層面的概念,意味著一國主權債務違約,不能如期償還到期的主權債務和利息。斯裡蘭卡5月19日因無法償付到期債務和利息而出現了自1948年以來首次主權債務違約,這說明該國已經瀕於破產。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報告稱,早在200多年前,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就表示,與企業破產不同,主權國家破產不能倒閉,其資產也不能被全部清算,需要繼續還本付息,但國家有必要和企業及個人一樣宣布破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解釋了國家破產的意義在於,可以賦予債務延期的合理性,給一國還債提供喘息的機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指出,國家宣布破產後,實際上是在申請主權破產(sovereign bankruptcy)保護,可以通過向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和其他國家尋求幫助等多種方式度過經濟危機,等經濟恢複之後再討論償債事宜。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報告援引亞當·斯密的觀點稱,這是對債權國和債務國都有益的最佳方案,還可以避免債務違約的負面影響外溢至國際金融市場。

  此外,一個國家可以破產多次。日本新聞網TBS基於債務違約的情況統計顯示,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曾有近50%的歐洲大陸國家、40%的非洲國家和30%的亞洲國家宣布破產。其中,厄瓜多爾破產有10次,巴西、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哥斯達黎加和西班牙等國有9次。<nextpage>

  斯裡蘭卡破產背後

  斯裡蘭卡何以資不抵債、陷入破產困境?許利平表示,外匯短缺是主要原因。

  “相比日本等其他國家,斯裡蘭卡的510億美元債務水平并不算高。”許利平說,“簡言之,債務規模水平只是一方面,但不是唯一指標,關鍵是斯裡蘭卡有沒有足够償還債務的能力。”

  許利平表示,准確點說,斯裡蘭卡破產,是現有外匯儲備不能支付經常項目支出所致。例如,經常項目的外匯支出中,每年進口額大概30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到2020年已不足20億美元,這說明斯裡蘭卡的外匯儲備不足以支撑進口所需要的外匯。

  而外匯儲備短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斯裡蘭卡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匯收入,其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賴進口。從食品、蔬菜、藥品、車輛、家用電器和服裝等消費品,再到原油和化肥等中間產品,經濟社會生活中所需的東西幾乎都需進口,并且大多數以美元計價,這就意味著斯裡蘭卡需要足够的外匯儲備。

  但它的外匯收入主要依賴旅游業、紡織業、種植業和僑民匯款四種途徑。許利平表示,這樣的經濟結構單一,抵禦風險能力較弱。例如,此前斯裡蘭卡政府實施的有機農業發展禁令,導致斯裡蘭卡農業減產,不得不動用更多外匯儲備進口糧食。<nextpage>

  後來,2019年恐怖襲擊、新冠疫情、俄烏衝突以及美聯儲加息多重因素叠加,使斯裡蘭卡的外匯儲備更加不足。

  2019年恐怖襲擊重挫了斯裡蘭卡旅游業,作為斯裡蘭卡的支柱產業一度萎靡不振,旅游業外匯收入相應減少。新冠疫情暴發之後,斯裡蘭卡旅游業收入和僑民匯款急劇減少,俄烏衝突導致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不斷增加,使得本就外匯緊張的斯裡蘭卡更加難以進口足够的糧食和能源。

  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也衝擊著斯裡蘭卡的外匯儲備。據美聯社報道,今年到期需要償還的外債有70億美元。2022年5月中旬,斯裡蘭卡政府已暫停支付當月到期的7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外債。許利平表示,斯裡蘭卡大部分外債是美元計價,美聯儲加息間接推高了斯裡蘭卡償還債務的成本。

  “這四重因素可以說是壓垮斯裡蘭卡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其經濟結構單一是最根本的,所以對斯裡蘭卡來說,進行經濟結構改革,增強其內生動力非常重要。”許利平說。

  受以上主要因素影響,斯裡蘭卡外匯儲備不斷減少。據BBC報道,截至2019年底,斯裡蘭卡擁有7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到2020年3月,這一數字已降至19.3億美元。截至斯裡蘭卡財政部今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可用外匯儲備已降至不足5000萬美元。

  最終,斯裡蘭卡資不抵債,不得不以破產國家的身份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

  物價飛漲、物資短缺

  處於破產狀態,對於斯裡蘭卡普通民衆來說,是每天要承受的物價飛漲和物資短缺等。<nextpage>

  據新華社報道,斯裡蘭卡6月通脹率達到創紀錄的54.6%,食品通脹率更是高達80.1%。維克拉馬辛哈7月初表示,未來幾個月該國通脹率將達到60%。

  外匯儲備不足,無法進口足够的物資,從科倫坡到各大城市,人們都在經歷著物資短缺帶來的種種不便。燃料短缺,公共交通的班次縮減,沿途可見多人推著汽車前行,部分公務員居家工作,學校暫停了教學活動;電力短缺,居民每天經歷長達數小時乃至十幾個小時的定期停電;糧食短缺,政府不得不對奶粉、糖、大米等實行定量配給。

  糧食短缺問題尤為令人擔憂。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7月6日稱,“根據《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評估報告,面對創紀錄的食品價格通脹、燃料成本飈升和商品短缺,大約626萬斯裡蘭卡人,即該國十分之三的家庭三餐不繼”。為此,WFP負責人大衛·比斯利在推特上警告稱,“我們必須在這成為人道主義災難之前立即采取行動”。

  深受影響的民衆不得不走上街頭抗議,部分抗議者甚至闖入總統和總理府邸,表示直到總統和總理都正式離職後才離開。

  截至7月15日,斯裡蘭卡總統已辭職。據新華社報道,斯裡蘭卡議長阿貝瓦德納15日宣布,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正式辭職,總理維克拉馬辛哈出任臨時總統。

  對於一國而言,處於破產狀態,意味著其信用和聲望降低,於國發展不力。最近,斯裡蘭卡主權債務違約,西方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了斯裡蘭卡的信用評級,導致斯裡蘭卡難以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融資,尋求國際援助也更加困難。

  這就是維克拉馬辛哈說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會更加困難和複雜的原因。在7月告訴議會斯裡蘭卡以破產國家身份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前,維克拉馬辛哈已經為應對斯裡蘭卡國內經濟危機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但當時未能達成協議。<nextpage>

  斯裡蘭卡該如何破局?

  許利平認為,斯裡蘭卡在尋求國際援助的同時,更要致力於經濟重建,加強造血能力。

  對斯裡蘭卡而言,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嚴苛,但當前最重要的是尋求包括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短期貸款援助。

  作為國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牽頭債務國和債權國,在三方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個受國際法約束的債務重組計劃,允許債務國暫時債務違約,把精力和資源先用於經濟重建,等經濟好轉之後,再按照計劃償還債權國的債務。

  除了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救助,斯裡蘭卡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短期而言,對於到期的主權債務,斯裡蘭卡可以通過與債權國家商量延遲償還或者減免利息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債務重組,以減輕現階段面臨的債務償還壓力。面對收入銳減,斯裡蘭卡應削減開支,應對通貨膨脹,斯裡蘭卡銀行需要加息,防止貨幣進一步貶值等。

  長遠來看,當前斯裡蘭卡經濟結構較為單一,未來可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拓展收入來源,以提高償還債務的能力。與此同時,也要使外匯儲備多元化,不要過度依靠美元。

  “斯裡蘭卡要走出危機,根本上還是要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許利平說,不能完全依賴四大外匯收入,還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臨港工業園或者是轉口貿易等,在國際援助給斯裡蘭卡“輸血”後,斯裡蘭卡還能自己“造血”。<nextpage>

  目前,斯裡蘭卡除了在國內實施緩解經濟危機的措施,還積極尋求國際援助。據BBC報道,世界銀行(WB)已同意向斯裡蘭卡提供6億美元貸款,印度也已承諾提供19億美元,并可能額外提供15億美元的進口貸款。此外,七國集團已表示將就斯裡蘭卡債務減免提供幫助。

  據新華社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提問時表示,作為友好鄰邦,中方始終密切關注斯裡蘭卡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幫助。中方願同有關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一道,繼續為斯應對當前困難、緩解債務負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多國或將步斯裡蘭卡後塵

  目前,面臨破產困境、債務違約的國家不止斯裡蘭卡一個。據彭博社報道,阿富汗、阿根廷、埃及、老撾、土耳其、津巴布韋等國的經濟也深陷困境,這些國家也可能面臨極大的債務違約風險。

  在土耳其,通貨膨脹率飈升至達到78.62%,創下24年來歷史新高。匯率也一度走低。據路透社報道,截至 7 月 1 日,土耳其央行的淨外匯儲備接近 20 年來的最低水平,為75.1 億美元。7月8日,美國惠譽咨詢公司將土耳其的債務評級從B+下調至B。<nextpage>

  南美國家阿根廷最近才剛避免了再次債務違約,其2020年發生過多次債務違約。由於國際儲備較為吃緊,阿根廷面臨債務違約壓力。2022年1月底,阿根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債務再融資計劃達成協議,阿根廷得以暫時避免債務違約。

  中東大國埃及也處境艱難。俄烏衝突引發的糧食、化肥、能源等價格上漲,導致埃及經濟形勢更加嚴峻,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埃及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埃及5月份的淨外匯儲備減少了16.3 億美元,近期埃及貨幣兌美元匯率跌至18.71,為2017年以來最低點。路透社評論稱,埃及一直遭受外匯短缺的困擾。

  多方擔心,斯裡蘭卡的破產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聯合國數據顯示,由俄烏衝突引發或加劇的糧食、燃料和金融危機可能會使較為貧窮的國家發生動蕩,導致70多個國家步斯裡蘭卡的後塵,發生債務違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警告說,由於全球經濟充滿挑戰,近三分之一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債務困境。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曾在會議上指出,2022年,受到新冠、俄烏衝突和氣候問題等因素叠加影響,國際市場上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急速飈升,將會給經濟結構單一、脆弱的經濟體帶來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