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洋:“僑”這一家人 匯小我成大愛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13:59:54


7月8日,上海市僑聯主辦的“相約上海·共創未來”——上海市僑聯與海外僑團視頻連線活動舉行。(來源:上海市僑聯)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據中國僑網報導,“在疫情面前,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迎難而上,挺身而出,參與其中。”上海市僑聯工作人員海洋8日參加“相約上海·共創未來”——上海市僑聯與海外僑團視頻連線活動,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間主動請纓,參與浦東新區高橋鎮一線抗疫工作的故事。

  海洋表示,上海作為國內首個大規模迎戰奧密克戎疫情的城市,既要確保防疫工作緊張有序進行,又要充分保障近2500萬市民的日常生活,其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難忘的第一周

  提到一線抗疫工作時,海洋百感交集,尤其是那“難忘的第一周”。

  “儘管之前也在居住小區做了志願者,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吃苦準備,但4月19日第一天的工作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海洋回憶道,由於自己有1米9的身高,每天睡在60多公分寬的行軍床上,躺平後,腳就在床外,翻個身,腿就會撞在墻上,所以只能保持一個姿勢到天亮。早起時經常是人在床上,被子在地上。

  據海洋介紹,繁重工作強度使他第一個星期裡體重以1斤/天的速度均勻下降,被居委的同事戲稱:活也幹了,肉也減了,標準的雙贏。

  就怕半夜來電話

  白天的工作再繁忙、再辛苦,都還是按照工作計劃依序展開。海洋最怕的就是半夜鈴聲。5月1日凌晨3點,和居委書記商量完當天核酸檢測等工作安排後,剛躺下不久,一連串急促的電話鈴聲乍然響起。

  那是來自疾控部門的電話,有個方艙回來的居民復陽了。海洋聯繫患者時聽筒裡傳來她的啜泣哽噎聲,讓他揪心不已,耐心安撫好患者心情後,接下來就是聯繫車輛,妥善安排當天的患者轉移治療,又是一個不眠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