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台風“暹芭”登陸看氣象預警產生的全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11:37:54


 
  預報結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從預報轉化成預警,同樣要經過嚴謹的流程。數據,仍是這個流程的核心標準。根據《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將研判得出的預報數值與預先通過研究設定好的預警級別標準臨界值進行比較,合乎條件時,即啟動發布相應類型與級別的氣象預警。

  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濤告訴記者,中央氣象台的預警是一種展望形式的預警,比如在預報一個雷暴的時候,是通過算法進行模擬,是一種對未來的模擬,無論怎麼樣,它終究只是一種近似,有誤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何在局限下還把問題克服,這是預報員的使命。預報員的核心任務就是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最後一公里”是否順暢,關乎防災實效

  每一條預警信息“出爐”,都要走一條“必經之路”,那就是國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作為國家應急指揮平台體系的一部分,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成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預警公眾覆蓋率超過80%,預警發布時效達到3至8分鐘, 能在1分鐘內靶向發送給受影響區域的防災責任人。

  6月30日10時,中央氣象台發布台風藍色預警,指出“暹芭”影響區域。預警雖然發布了,但氣象部門的工作卻遠未結束。

  “我們像醫生,預報天氣就像值班看病,風雨雷霧等天氣狀況正如不同科室的醫生們面對的不同病症。”張濤介紹,一方面,預報和預警需要隨時更新;另一方面,中央氣象台發布的預警範圍大、覆蓋面廣,主要基於台風對全國的影響,側重提醒各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準備。

  從“出爐”到傳遞至受影響人群,預警預報留給人們採取防災避災措施的時間,往往祗有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在這有限而寶貴的時間裡,氣象預警信息“最後一公里”走得是否順暢,直接關乎防災減災實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