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震驚世界的刺殺,褒貶不一的安倍
http://www.CRNTT.com   2022-07-09 15:39:18


 
  褒貶不一的安倍

  安倍任內最著名的政治遺產之一就是“安倍經濟學”。2012年二次出任首相之後,安倍頒布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希望提振日本長期低迷的經濟。他推出了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策略,即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及促進民間投資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安倍經濟學”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經濟,讓日本擺脫經濟近乎停滯和持續通縮的局面。2012年,日本GDP出現了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的首次持續正增長。但是,由於通脹目標遲遲未能實現、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日本經濟增速自2018年開始放緩。此後,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的多重衝擊讓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擊。也有人質疑,“安倍經濟學”是否真的發揮了作用。

  而在王新生看來,安倍政權最大的政治遺產是推動確立首相官邸主導型決策過程的體制。他指出,戰後日本的決策過程經歷過三次比較大的變化,從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官僚主導型,轉變為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執政黨主導型,進入21世紀後則逐漸轉向首相官邸主導型,即首相在決策過程中起到主導性作用,整個政治舞台以首相官邸為中心。

  安倍在任期間推動行政改革,弱化行政機構的權限,從而增加首相的影響力。此外,賦予首相政策立案權限,強化內閣官房的作用。“安倍打造了一個強勢領導人的制度設計,這對於他本人的執政是有利的。但對於不夠強勢的繼任者而言,這反而是一種桎梏,導致政權難以持久”。

  陳洋則認為,安倍晉三在外交方面的遺產更加突出。“長久以來,日本都只是一個經濟大國而非政治大國,但安倍成功提振了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和影響力。”陳洋稱,如通過舉辦G7、G20等國際峰會,提升日本國際影響力;與中方一起推動雙邊關係進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時代”,同時與美國和俄羅斯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等。

  安倍還積極推動多邊貿易的發展。在美國政府於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安倍主導簽署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機制,目前這一機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作為日本右翼保守勢力代表的安倍晉三,也導致日本近年來不斷朝著右傾保守化的趨勢演進。陳洋稱,安倍經常發表否定侵略歷史、否定慰安婦問題的言論,並高調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推動日本右翼保守勢力氣焰不斷高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