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英國政治能否由激情回歸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7-08 16:35:23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澎湃新聞報導,7月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辭去保守黨領袖之職,在新黨魁選出前繼續擔任首相,等待著權力交接。反對約翰遜的力量終於成功了,對他們來說,這似乎來得太突然,不知是喜還是悲。以約翰遜為代表的英國民粹主義暫時落幕,近年來由約翰遜造成的英國政壇混亂局面或將結束。當地時間2021年4月28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約翰遜參加議會例行的首相質詢環節。

  一、民眾的力量

  約翰遜從來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其行為在當前的英國政壇很少見。他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也能敏銳地察覺到英國人民的情緒。早在前首相布萊爾的工黨執政時期,約翰遜就向倫敦市長利文斯通發起挑戰,並於2008年戰勝利文斯通成為第二任倫敦市長。倫敦市長選舉是布萊爾時期開啟的直選活動,2000年舉行了首次選舉(編注:倫敦市長職位由1998年的大倫敦管理局公民投票建立,任期固定為4年,首次選舉於2000年5月舉行,首任倫敦市長於2000-2008年在任),此舉旨在改造英國的選舉制度,把直選納入代議民主體系。

  約翰遜在倫敦市長直選中最能感受到的是民眾的力量,只要能夠拋出民眾關注的議題,便有機會引領時代潮流。以人民的名義,或者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這是約翰遜在政壇能夠游刃有餘的根基。在倫敦市的治理上,約翰遜在防止犯罪和發展經濟上做出了相當大程度的改革,而這些執政經驗為約翰遜走上首相職位奠定了基礎。

  約翰遜在2015年大選時重新以保守黨議員身份返回下議院,到2016年結束倫敦市長任期後,他只剩下了下院議員的身份。但他與時任首相卡梅倫關係密切,也是卡梅倫在保守黨內部的重要支持者。然而就是這個支持者抓住了卡梅倫創造的時機,把卡梅倫拉下了首相職位。

  卡梅倫領導保守黨在2015年大選中贏得了多數,告別了2010年形成的懸浮議會,保守黨終於可以獨立制定大政方針。為了兌現大選中的承諾,卡梅倫把脫歐公投的時間提前到2016年。原本想借著保守黨大選獲勝的餘力引導民眾選擇留在歐盟,這樣便能以民眾的力量向歐盟施壓,推進歐盟機構改革,但事與願違。

  最大的問題出在了約翰遜身上。作為具有影響力的倫敦市長,約翰遜的政治主張會影響一大批人。2016年2月,約翰遜在短信通知卡梅倫之後公開表達自己支持脫歐,這給卡梅倫造成災難性打擊;5月,約翰遜卸任倫敦市長,民意調查顯示,52%的人認為他當市長做得非常好,此時距離6月的脫歐公投祗有一個多月,約翰遜已經成為脫歐陣營的關鍵領導者,他在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而拼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