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有效緩解預期轉弱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7-07 08:32:26


 
  三

  文章指出,為了穩定市場信心,防止非理性社會心態的出現,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高度重視預期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為中國宏觀調控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提供了抓手,對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根據中央歷次重要會議精神,下一步解決預期轉弱壓力的著力點主要在於以下方面:

  從預期轉弱的直接原因看,解決預期轉弱壓力的最根本途徑是多措並舉穩增長、促發展。中國潛在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空間,發展仍是硬道理,財政政策應積極有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做好與貨幣政策的搭配使用,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協調發揮好兩個政策的預期傳導機制。

  落實落細留抵退稅減稅等組合式紓困政策,讓政策速享盡享。加快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成本、擴內需,設計能夠更加有效引導預期的減稅降費方案,推行更具衝擊力、透明度和確定性的“穩預期”減稅降費政策,提高微觀主體的心理感知度,有效引導、穩定短期預期和長期預期,提振微觀主體信心。

  加強政策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管理,降低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將微觀主體預期引導納入宏觀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政策調控目標體系,釐清目標邏輯,以中長期目標為主,兼顧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內部目標和外部目標;科學設定規則,實現規則與相機抉擇間的協同;構建符合國情的制度約束。

  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將宏觀調控由“短期視角”和“速度視角”拓展到“中長期視角”和“質量視角”。做好政策目標、政策空間和政策風險的跨周期審視;做好與逆周期調節的搭配協調;做好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的協調;做好不同宏觀政策內部及不同政策之間的協調;做好政策績效的跨周期評價,構建政策跨周期調節效果的評價和監測體系。

  實施直接管理預期的非常規財政政策,豐富政策工具箱,通過提前釋放財政信息和實施暫時性財稅政策,非常規財政政策能夠在幾乎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前提下有效管理預期、刺激總需求和促進經濟增長,天然是有效緩解“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壓力的工具。在債務風險較高、財政擴張和減稅降費空間有限等背景下,其尤為有效。

  重視專家型主體預期,更重視非專家型主體預期。當前預期具有後顧性、適應性和順周期性,應充實和調整政策工具箱,改善前瞻性指引的效果,使微觀主體清晰理解政策目標體系和機制化運用路徑,以及政策定位及協同框架;實現政策的一致性,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升預期管理的有效性。

  重視宏觀經濟政策的雙向跨國外溢效應、傳導效應和關聯效應,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構建政策溝通及協調機制,提升宏觀政策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策的同步性和協調度;建立健全針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實施全口徑、高頻率的跨境資本規模監測,防範國際金融風險累積演化所帶來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