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好貨運物流基礎支撐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09:47:30


 
  公路貨運物流承擔重任

  主持人:請分享公路貨運物流的重要性、發展現狀以及疫情防控地區保障物流供應鏈暢通方面遇到的問題?

  宿鳳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公路貨運物流是供應鏈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系統發展迅速,與鐵路、水運相比,公路運輸效率相對較高,同時由於其在“最後一公里”中難以替代,極大承載了物流運輸的貨物量,是我國物流中最普遍、最基礎的服務。2021年,我國公路貨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91.39億噸,在各種運輸方式的營業性貨運總量中達75%。

  近年來,公路和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且物流組織水平不斷提升,總體能適應發展需要。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里程16.91萬公里,飽和度為0.4左右(按里程加權平均),其中“六軸”主幹線高速公路飽和度略高,達0.6左右,總體能適應未來10—15年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也有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已經或接近飽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協會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組織的五次物流園區(基地)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達1638家,比2006年增長691%,其中約80.2%的物流園區交通主導方式以公路為主。公路物流是我國物流業最大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化程度高、標準化程度高,市場主體結構也逐步呈現規模化、規範化發展趨勢。但是,我國公路貨運物流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仍存在諸多瓶頸。

  一方面,基礎設施需進一步優化。我國普通公路技術狀況較差,交通飽和度較高。從技術等級看,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等級比重為70%,西部地區剛達到55%,仍有提升的必要。從路面狀況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優良路率為84%,也需要進一步統籌優化,且其交通飽和度也遠高於高速公路。同時,城市公路貨運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突出,亟需進一步優化城市道路功能,處理好貨運物流與客運分工配合等問題。我國很多公路樞紐園區物流服務功能也相對較弱,需進一步提升集疏運、換裝換載和信息服務等功能。

  另一方面,物流組織水平有待提升。2021年全國載貨汽車數量為1173.26萬輛,但這些運力組織化程度較低,5輛車以下車隊車輛數占比90%以上,且行駛效率不高,60%車輛月均公里數低於5000公里。公路貨運物流領域中,雖然快遞市場頭部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零擔市場也逐漸出現新的全網型企業,但整車市場需求以小客戶為主且運力組織化程度較低。未來,互聯網應用將進一步推動形成“車—貨”“車—人”匹配環境,需結合運輸場站、物流園區等節點系統形成的網絡化運輸資源,進一步構建強大的線上線下互動服務網絡,並與鐵路、水運等有機銜接,實現基於節點設施物理網絡、信息服務平台網絡的規模物流。

  今年上半年,我國疫情多點散發情況持續存在,公路貨運物流歷經一場大考,同時也暴露出保通保暢存在的問題。

  首先,面臨一定的需求不足風險。受疫情影響,儘管以“無接觸配送”見長的O2O到家業務、社區團購等快速增長,但受工業製造等企業生產遇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斷影響,生產領域物流需求有所放緩。

  其次,物流企業成本高企,預防性消殺、貨物監測、配合檢查等成本較高。截至今年4月,全國總共設置11219個公路防疫檢查站,但檢查站執行政策不統一,數據也未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導致檢測等防疫成本較高,甚至出現物流中斷。同時,行業人力成本也持續上漲,部分地區人力極為短缺。

  此外,物流不暢等問題還反映出我國尚未形成統一大市場,存在一定程度行政區劃割裂現象。從中長期看,應進一步加強一體化、無界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程化、全局化物流組織水平提升。可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物流供應鏈建設,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車—貨—人”匹配互認;還可在線建立全國統一的貨運人員和貨物疫情相關檢測異地互認機制,形成全國統一通行碼等;發展甩掛運輸與多式聯運等,進一步優化我國公路貨運物流運轉,推動供應鏈高質量發展。

  全方位提升貨運物流效能

  主持人: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魏際剛(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貨運物流發展應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市場需求與應急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順應產業與消費升級趨勢,以優質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

  第一,鞏固提升貨運基礎能力。增強鐵路幹線大宗貨物運輸能力,發揮鐵路在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中的主力作用,打造鐵路幹線“超級承運人”。構建包括批零、零散等鐵路白貨物流體系,打造全網公路運輸,形成全國性公路貨運網絡、超級車隊、公路貨運企業集團和公路貨運聯盟等,提供標準化、精準化、專業化、品牌化全國性公路貨運服務。加強內河、沿海港口和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內河與沿海運力結構,建成暢通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與沿海水運體系,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的專業化船隊。打造全網航空貨運服務網絡,形成規模化貨運機隊。加強貨運機場、航空貨運和物流樞紐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範圍的規模化航空貨運服務網絡,打造航空貨運“超級承運人”。

  第二,推動貨運與快運、快遞、配送融合發展。依托高鐵運輸,打造高鐵快遞服務網絡。做強公路快運專線,大力發展標準化、精細化、高速化、專業化的整車專線、零擔快運、定時達公路貨運專線、公路貨運班車等。鼓勵公路貨運企業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和運力優化配置。加強公路貨運與郵政、快遞合作,積極發展城際、同城快遞,加快發展直達終端的城際配送、市內配送、末端配送、共同配送等。依托航空網絡,打造航空快遞、航空特快服務網絡,實現省內24小時達、國內48小時達的高品質快遞服務。

  第三,推動貨運物流國際化。以中歐班列、中亞班列、海鐵聯運為核心,推動鐵路物流國際化。大力發展我國與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路物流,全面融入亞洲公路物流和全球公路物流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海運事務及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加快發展國際航運金融、航運交易、信息服務、設計咨詢、科技研發、海事仲裁等現代航運服務,做大做強國際海運業務,打造“國際海運超級巨人”。完善國際海運服務網絡,結合國際物流園區、倉儲中心、配送中心等,提升一體化全球海運物流服務能力。加強與周邊國家航空貨運合作、與各國國際航空線路聯接,優化境外航空物流中心戰略布點。推動航空貨運、物流、快遞企業深化與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合作,大力拓展國際航空貨運物流市場。

  第四,發展智慧、綠色貨運物流。推動貨運物流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貨運物流大數據中心,打造“國家物流大腦”。大力發展貨運物流樞紐、線上貨運物流交易平台、貨運物流APP等,構築全國貨運物流平台網絡,建立高效、集約、協同、共贏的貨運物流生態體系。強化綠色理念,推廣綠色運輸、綠色快遞、綠色配送、綠色倉儲和綠色包裝管理。完善綠色物流標準評價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教育培訓體系等。通過財稅、金融、科技、監管等政策,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第五,提升應急貨運物流能力,推動綜合物流與供應鏈發展。提高貨運物流資源配置效率、優化應急物流方式,增強應急物流保障能力。合理布局應急物流中心,提升組織能力與服務水平。第一時間應急響應,做到“保重點、保核心、保關鍵、保基本、保民生、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支持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開展多種形式合作,發展多式聯運特別是集裝箱多式聯運。支持貨運企業拓展加工、倉儲、金融、咨詢等增值服務,打造個性化、定制化、一體化、高時效的第三方物流和綜合物流服務。鼓勵貨運物流企業縱向拓展延伸,提供采、產、運、儲、銷、金、信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構築統籌國內國際、沿海內地、東中西和城鄉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