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基建前車之鑒
http://www.CRNTT.com   2022-06-27 06:52:01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近來隨著日圓大幅貶值,人們對日本債務問題及日本經濟的擔憂也與日俱增。日本曾經致力基建,尤其當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時候,日本政府通過拉動基建等逆周期政策,讓日本經濟回穩。本文通過分析日本長期低迷下的政策應對的得失,尤其在基建投資方面的得失,看看是否有值得借鑒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圓大幅貶值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沒有跟隨美國收緊貨幣。隨著日本國債的下跌,日本央行反而宣布繼續無限量撒錢,以購買日本國債期貨的交割券,引發了人們對日本經濟及日本債務危機的擔憂。事實上,日本政府的債務規模確實令人擔憂,安倍經濟學等刺激政策也未能改變日本的經濟結構,創建一種新增長模式。這說明通過政府舉債大搞基建的方式並不能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反而陷入到債務泥潭之中。

  當然,日本政府的巨額債務主要是內債,而且日本還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擁有全球排名僅次於中國的外匯儲備,故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日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幅貶值之後,也有望回穩。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如果只是一味期望貶值來增加出口,期望通脹來刺激消費,終究不是上策。政府支出應該更多用在年輕人身上,而非總是應付眼下的問題或增加基建投資。

  日本早期的基建投資應該是非常有效的,對日本經濟的高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新幹線開始通車營運,第一條路線是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幹線。這條路線也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每年約有2億人次乘坐,其運輸量占日本鐵路30%、營業收入占45%。

  如今,城際高鐵在中國被歸為新基建,可見日本的“新基建”要比中國早四十多年。但基建投資普遍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即效益高的項目先建,後建的項目一般投入產出比下降。例如,城投平台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的中位數已經從2011年的3.1%降至2020年的1.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