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青年國關學者論“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2-06-26 00:15:26


楊慧(直播視頻截圖)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李垣螢以東盟為例探討人道主義援助本土化問題。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體系是官僚式、等級性的網絡,造成了壟斷物質性權力和規範性權力,難以給予本土行為體平等參與或發揮能動性空間的困境。世界政治的關係理論為深化人道主義援助本土化的學理思考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關係即權力。在緬甸與印尼兩個案例的驗證下,李垣螢提出,地方關係經由人情機制產生和累積信任,在信任基礎上產生的情感互動和資源互惠賦予地方行為體彼此加強的權力資源,這是一個交互賦能的過程。地方關係經由互權化過程形成地區韌性網絡,從而實現人道主義援助本土化。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楊慧就拜登政府對華制度競爭的邏輯路徑與地區效應發表看法,從邏輯路徑、外交實踐、地區效應三個角度研究拜登政府對華制度競爭。拜登政府採取國際議題屬性干擾、國際議程載體控制、國際制度成員排斥、國際制度規則替代四種策略展開制度競爭,在供應鏈領域、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科技領域採取了安全化、納入多邊機制議程、加強聯盟、重塑標準等外交實踐,造成了一定的地區效應。第一,地區機制構建的主導邏輯面臨從“成員—議題”到“議題—成員”的重構。第二,“議題聯盟”的制度構建,將使跨區域的小多邊機制成為國際多邊機制構建的主要形式,地區內各機制之間嵌套、交叠的形態更加突出。第三,跨區域小多邊機制的增加以及與之伴生的地區秩序重構將加劇地區主義的衰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