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吉林琿春:擦亮候鳥遷徙的“星級驛站”
http://www.CRNTT.com   2022-06-21 13:37:07


 

   當其他人還抱有疑慮的時候,林魁成為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年秋收,他算了一筆賬。“不用化肥產量下降了一些,候鳥停留損失了一些,但是留下了有機肥料,而且這樣種出的大米市場更認可,價格高出四五倍,我的收益比往年更高。”林魁說。

  從不適應離開農藥和化肥,到逐漸掌握生態種植技術;從人工除草,到通過養殖鴨子來“除草”,大雁米產量和品質不斷提高,還銷往北京、上海等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大雁米種植隊伍。

  2015年,九沙坪村成立了琿春市大雁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琿春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組織合作推廣,創建了品牌,大雁米的名聲越來越響亮,許多外地的老客戶從春耕開始就預訂大雁米。

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敬信濕地的候鳥種類越來越多,不僅有尋常的白額雁、豆雁等,還有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這幾年,每到遷徙季,四面八方的人就會和候鳥一樣,成群結隊地趕來,一睹候鳥風采。“敬信濕地的鳥很有名,又多又漂亮。”北京攝影愛好者張延說,他總要約上朋友來九沙坪村住上一周,一邊拍鳥,一邊游玩。

  候鳥帶來了“流量”,“觀鳥經濟”在九沙坪村悄然興起。村裡順勢發展起特色旅遊產業,不少村民經營起餐飲、住宿等項目。“鳥多了,人來了,生活更好了。”村民肖建華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