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航天科研的及格線必須是100分
http://www.CRNTT.com   2022-06-20 22:42:00


 

  “小時候,我最愛看《兵器》這本科普雜誌,對航天裝備版塊內容尤其感興趣。”陳際瑋回憶,高中二年級時,坐在教室裡觀看電視轉播,看到了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太空的一刻。

  “航天事業在我心中很崇高,當時我就下決心要參與其中。”填報志願時,陳際瑋毫不猶豫地在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系統與控制專業,畢業後如願加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17所,從此與航天飛行器結下深厚情緣。

  沒能成為航天員,更沒有機會去太空,兒時的夢想似乎沒有實現。但陳際瑋在參加工作後卻更加明白,火箭騰空而起的榮耀瞬間,背後是無數航天科研工作者默默無聞的付出。如今陳際瑋作為幕後一員,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竭盡全力。

  陳際瑋說,17所寬鬆包容的科研環境和親密的師友關係,給青年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他的導師石曉榮,是17所首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吃苦的事,師父總是第一個衝上去;犯難的事,師父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扛。她不會說教你,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好。所裡的航天人,沒有把‘航天報國,青春無悔’掛在嘴上,卻都用一生來踐行。”

  所裡有一位年近90歲的老航天,雖然早就退休了,卻仍然每天早早來到辦公室看書、學習,研究最新的航天科研問題,也樂於解答年輕人學術上的困惑。陳際瑋看在眼裡,深受震動。“終身學習,保持熱愛,這是老一輩航天人的風骨,我又有什麼理由懈怠和偷懶?”

  當陳際瑋也開始帶團隊時,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效仿17所的優秀前輩,堅持言傳身教,恪守質量就是生命信念,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希望打造一支技術過硬、信念堅定的隊伍。目前,陳際瑋帶領的年輕團隊中,已走出多名90後優秀航天工作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