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央視網) |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最新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企穩,主要指標多數明顯改善,工業、出口等增速明顯回升。積極變化的重要原因,在於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同時,當前經濟恢復基礎還不牢固,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不能鬆勁,仍要加大調節力度,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經濟持續恢復。
今年以來,針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宏觀政策打出有力的組合拳。特別是面對近期一系列不利因素衝擊,財政、貨幣、金融等政策再度加碼,對於穩定經濟大盤起到了關鍵作用。分析主要經濟指標改善的情況,不難看出宏觀政策在其中發揮的突出作用。比如,工業生產由降轉升,重要因素是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有力幫助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外貿進出口明顯加快,對應的是出口退稅大幅增長、出口信貸支持力度加大;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則離不開專項債券的加速發行使用。
可以說,每一個積極變化都來之不易。同時,我們還要保持清醒頭腦,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主要指標雖明顯改善但增速還處於低位,恢復基礎尚需鞏固。宏觀調控往往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依然嚴峻的形勢,既要果斷加大力度、政策措施應出盡出,又要注重落實落細,真正釋放紅利、發揮實效,持續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一方面,政策力度不能減。國務院出台《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反映出面對新情況,宏觀政策進行相機調控,力度持續加大。比如,將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7個行業納入留抵稅額政策範圍,再增加退稅1420億元,這些行業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吸納就業能力強,同時在當前又受衝擊較大,急需現金流支持;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對廣大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施以援手;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帶動投資。非常時期必須有非常之舉,要密切關注經濟形勢和市場狀況,及時強化、完善宏觀政策,力度不能減弱、收緊,而是要保持、加大,更有效地紓解企業困難、提振市場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