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空間“天氣預報”,危險早知道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2:30:45


 

  “太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韓大洋告訴記者,太陽的工作模式一般分為平靜與爆發兩大類,平靜時的太陽所釋放出的太陽風速度低、變化慢,物質密度也相對較低,並且沒有明顯的爆發活動。“而一旦轉入爆發模式,太陽風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速度加快、密度增大,甚至就連溫度也會出現跳躍式的升高,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這兩個‘大招’也會隨時放出,就連冷卻時間也會大幅度縮短,甚至開啟‘狂暴模式’,多種爆發活動同時甚至是連續的發生。”

  “對應兩種太陽活動模式,地球磁層、電離層、熱層在內的空間環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對人造衛星和空間站、通信與能源系統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韓大洋總結,太陽爆發活動及其所引發的空間環境變化稱為空間天氣。

  所以,空間天氣中的“風”,就是太陽風;“雨”,就是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雨。

  那“空間天氣”一詞從何而來?

  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程師呂景天介紹,1957年,Science News Letter(《科學新聞》)上一篇科學新聞快報文章引用了天文學家Lyman Spitzer對星際介質的研究,並且對他當時的一些理論進行瞭解釋說明,這裡首次出現了“空間天氣”一詞。1964年,時任美國氣象局局長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建立一個聯合小組,研究空間天氣預報的相關問題。1967年,空間天氣這個詞出現在了美國環境科學服務局相關技術報告中。就這樣,“空間天氣”一詞走向了大眾視野。20世紀60年代後期,“空間天氣”一詞已被廣泛的應用起來了。

  空間天氣研究什麼

  主要監測和研究太陽相關參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