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警惕話語陷阱,國際規則非美家法
http://www.CRNTT.com   2022-06-11 18:01:17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網評:警惕話語陷阱,國際規則非美家法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參加《外交事務》雜誌百年紀念活動時再次妄稱,“中國對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構成最嚴峻的長期性挑戰”。這是布林肯不久前對華政策演講之後,又一次將矛頭對准中國,凸顯出美國政府對華戰略的焦慮。近年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頻頻出現在美國主導的西方輿論場中,然而其含義卻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美國政府慣用冠冕堂皇的政治話術包裝其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的內核。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不過是美式的“家法幫規”,其真實目的是混淆國際輿論視聽,以實現遏華制華的企圖。

  “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它始於21世紀初民主黨對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小布什政府的批評。之後這個詞便成為了奉行“價值觀外交”的美國政府用來攻擊其他國家的“話語權武器”。在去年3月份的安克雷奇中美會晤上,布林肯便強調,美國致力於加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隨後,無論是在英美聯合聲明中,還是在七國集團峰會聯合公報和美國與歐盟聯合聲明等國際文件中,“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都成為了高頻詞。但拜登政府卻從未對所謂“規則”的具體內涵給予明確說明。美國要維護哪些“規則”?誰又有權裁定這些“規則”?這些問題始終是模糊的。

  但是,這種模糊性卻是美國政府所精心編制的話語陷阱,因為它賦予了美國政客以任意曲解、濫用“規則”的權力。從以“保護人權”的名義轟炸南聯盟,到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再到通過捏造所謂“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實施制裁……美國自定義的“規則”標準其實祗有一條:是否符合美國的自身利益。如果與其利益相左,美國便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將“破壞規則”的帽子扣在他國頭上;如果與其利益一致,美國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天下太平、歲月靜好。正如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斯蒂芬·沃爾特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指出的:“問題不在於美國偏愛‘基於規則的秩序’,相反,問題在於誰有權決定哪些規則應該用於何處。”

  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國建立了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國際法內涵清晰、權責明確,為各國的交往行為提供了公正的評價標準。但是美國不但不以國際法為原則,反而千方百計地繞開聯合國,甚至不惜通過各種“退群”逃避自身的國際責任。1982年,美國拒絕簽署《國際海洋法公約》;1984年,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美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2017年,美國退出《巴黎協定》;2018年,美國再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年,美國退出世衛組織……這些“黑歷史”已向世人證明,美國才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而中國則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者。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始終堅定捍衛多邊主義,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截至2021年,中國已經加入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參加了600多項國際公約及修正案,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5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促進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交流,積極致力於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教育、體育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上明確指出:“世界上祗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祗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從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所謂“規則”,更不承認基於“小圈子”利益和“集團政治”的偽多邊主義。

  布林肯在安克雷奇中美會晤時曾傲慢地宣稱,美國同中國接觸要從“實力地位出發”。這句話真實地暴露了美國所理解的“規則”根本不是自由平等,而是強權政治和霸權邏輯。那麼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不過是美國維持其霸權地位的話語權武器而已。而中國既不會掉入美國的話語陷阱,也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強權邏輯。中國將繼續堅持絕大多數國家都認可並遵守的國際規則秩序,讓美式“規則”淪為自導自演的政治鬧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