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數字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2-06-11 08:41:37


 
  2 數字金融支持經濟增長需把握好三個關係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數字金融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數字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未來需要著重處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關係。

  一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數字金融是數字驅動與科技驅動的一種特殊金融業態,技術是核心,而金融是本質。數字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順應數字技術發展規律,更要遵守經濟和金融運行規律。一方面,數字金融作為金融中介工具,必須發揮好配置資源、分散風險、清算支付等金融基本功能,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第一要務,不能靠技術信息的壟斷來進行金融套利,更不能造成金融“脫實向虛”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善於通過數字賦能來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供給,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長尾效應和規模效應,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

  二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金融監管的關係。數字金融打破了傳統的金融業態,推動技術創新、金融創新與數字創新的融合發展,但也可能引發監管真空、監管套利等問題。一方面,數據具有易復制、易篡改等特點,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利用平台效應和數據優勢,突破行業、地域經營的限制,變相從事借貸、資管、征信、助貸等金融服務,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知識圖譜、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運用也會豐富監管機構的監管手段,促進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置,使得金融監管更有效率和更加具有針對性,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金融監管環境。

  三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宏觀調控的關係。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要充分發揮數字金融在財政、貨幣、產業政策等宏觀調控中的特殊作用。一方面,數字金融具有可追溯性等技術屬性,監管部門能夠掌握貨幣流通節點、流通線路、周轉速度等信息,這有利於政府部門從微觀角度把握宏觀經濟動向和調控經濟預期;另一方面,數字金融能夠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釋放內需,形成經濟增長效應,便捷的數字金融產品能夠刺激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進而有助於穩定經濟。

  3 促進數字金融發展的著重點

  文章認為,數字金融是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為進一步激發數字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構建和完善數字金融的生態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發展數字金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雙輪驅動。國家層面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制定數字金融發展戰略,明確數字金融發展的目標、路徑、准入與退出機制。國家相關部委應在財政、稅收、產業、數字等方面出台與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配套政策,強化政策的集成效應;金融機構應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金融產品設計、信貸審批、風險管控等各個環節,通過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提升數字金融對企業研發、產業升級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性;金融機構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通過聯合工商、稅務等部門,建立起完整的數字經濟創業創新企業信息收集、披露和信用評價體系,實現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科技創新企業之間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傳遞,打破“唯抵押物論”的束縛;金融機構需依托製造業核心企業,創新研發貸款、訂單融資、保理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組合方式,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數字金融閉環生態。

  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金融平衡協調發展。數字金融要通過數字驅動和技術驅動縮小金融資源的區域分布差異。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應著力提升智能金融網點的數量和規模,通過“互聯網+金融”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著重提升中小微企業、個體戶和居民的資金可得性。同時,加大數字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應著力提升數字金融的資金配置精準度,著重通過數字金融工具和產品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於不同企業、不同人群的效率,避免出現大型企業“授信過度”和中小企業“授信不足”並存的局面。強化農村地區的數字金融體系建設,大力支持鄉村振興。做好“線上+線下”業務,研發適當有效的產權抵押、使用權抵押、活物抵押數字金融產品,助力提升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

  優化數字金融的監管體系,構建經濟平穩發展的政策環境。數字技術發展為金融風控提供了“科技方案”。未來需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數字金融發展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公平競爭監管制度,監管機構要針對數字金融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加快建立數字化監管規則庫,實現監管規則形式化、數字化和程序化。加快出台數字金融平台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推動相關企業在適度監管下實現資本有序發展,維護行業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賦能金融風險防控,主動採取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現代科技手段優化風險防控指標與模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