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求職“天花板”?還是躺平“玻璃罩”?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22:27:24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紅網報道,日前,廣東河源一名應屆生反映,自己通過去年秋招與中國聯通河源分公司簽訂“三方協議”,近日被告知因年齡超24歲需要解約。5月27日,廣東聯通及河源聯通就“應屆生畢業因年齡問題被河源分公司解約”一事致歉。雖然,這起事件在媒體和網友的關注下得以解決。但是24歲的應屆生就業門檻還是挑動了公眾神經。(5月30日 《成都商報》)

  對此,有網友擔憂,從35歲就業門檻到24歲應屆生就業門檻,年輕人能自由選擇職業的時間似乎越來越短。的確,正有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將年輕人視為“耗材配件”。對他們來說,與其選用“軟件”水平更穩定的中年人,不如選用“硬件”更強健的青少年,畢竟後者“聽話”“單純”“可塑性強”。在推崇“效率至上”的低端勞動力市場,尤為如此。

  談到“就業天花板”,則令人不由得想起“玻璃罩”。過去,有生物學家曾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將一只跳蚤放進玻璃杯中,跳蚤可以輕易跳出。而後,這只跳蚤被蓋上玻璃罩,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不得不適應不被撞的高度。且隨著玻璃罩高度越來越矮,跳蚤跳起來的高度越來越低,直至放棄跳躍。這就是流傳已久的“跳蚤效應”。

  跳出“試驗場”看“就業場”,便不難發現,“35歲”或“24歲”從不是社會限定的“天花板”,而是部分用人單位強加的“玻璃罩”。他們通過設定嚴苛、細致又復雜的求職篩選條件,將求職者圈禁於可“揉搓”可“操控”可“替換”的範圍之內。進而持續渲染“年齡焦慮”,刺激勞動者超量奉獻,直到體力與腦力不堪重負,被迫離職。

  不妨大膽猜想,伴隨著應屆畢業生群體不斷擴大,人工智能滲透職場,一些用人單位推銷的“招聘下限”或將越來越高。從35歲到24歲,再到22歲;從不強調婚戀婚育,到暗示晚婚晚育。哪怕最簡單的工作,也要求職者具備多本文憑、多項資格證。回頭看,不合理的競爭壓力並非來自應聘者群體的“內卷”,而更多來自用人單位從入職前就開始啟動的“壓榨機”。

  不可否認,在現代教育環境下,學歷環境更迭頻繁,更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可能掌握更前沿的專業知識。可人終究不是“一成不變”的螺絲釘,即便過了35歲,仍有龐大的進步空間。猶記得數千年前,53歲的曹孟德吟唱《龜雖壽》,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抒發年老志向。我們這代中青年的成長進步環境,可不比曹孟德差。

  其實,最值得擔憂的並不是達到“就業年齡的天花板”,而是被刻板印象束縛,跨過年齡段後,不自覺地放鬆,甚至“躺平”。未老先衰放棄突破才是被社會淘汰,被職場淘汰的關鍵原因。回頭看,當焦慮的神經被挑撥,在輿論場中隨波逐流,失去穩健前行的判斷力,為“內耗”放棄個性,放棄原則,這才是更致命的。

  當然,反抗“年齡焦慮”不能僅靠年輕人各自為戰。有關部門或當提供更便捷、更豐富、更充足的就業成長環境。通過政策調控,保證勞動者入職後仍有較寬鬆的自主學習空間。著力提升在職教育的含金量,鼓勵大齡青年參與競爭。同時,用嚴格細致的法規要求,消除普遍存在的“年齡歧視”,與打擊“性別歧視”一般,為勞動者提供更為公平的職場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