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問題 如何由“勢”而觀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0:13:28


 
  三、“勢”之下的大陸與台灣

  “勢”不光是合乎邏輯,也具有普遍性的支配力,而它不光是一種必然的邏輯演繹結果,即力量與趨勢之間的交替演繹原則,也是內在於“現况”中,構成一種可以調整的力量,這種力量能使得現况成為某一種可操作的“布置”。人在面臨“勢”之規律的必然演繹時,也保留了復雜而精細的操作可能性,為“勢”之支配力於己而言具有更大的可能性與可欲性。自然的操作戰術是顯而易見的,基於對於事態推移中趨勢的把握與體認,讓情勢提供的於己有利的、有作用力的布置自行運作,以至於“勢”的自行自我實現是如此的合時合宜,任何“妄涉”或“急為”都成為無須如此與多此一舉,這構成“勢”的理想自我實現形式。

  將必須動用的“強力”的成分降低至最小,構成戰略思維的優先考慮所在,在事情或局面的總趨向有利於己時,將各種布置與措施合乎時宜的使其自行調整,由順理成章的連續作用導向總趨勢的自我實現,在“勢”的自行實現下成就自身的功效所在,因此切忌戰略衝動與魯莽,夯實戰略克制與定力,構成操作“勢”的首要原則,大陸在處理台灣問題時亦是如此,以長尺度的戰略耐心,换得更徹底的戰略收益所在,深刻體認台灣問題上的“時與勢”。

  “勢”的理想化實現途徑,也並非等同於大陸需克制一切主動性與操作力,在“時與勢”構成的客觀約束下,適當地利用這一情勢,使它往於己有利的方向自行發展,創造其自行實現的流動力,成就潛在的實現趨勢成為可選的主動性方案之一。充分利用這一客觀情勢的約束性,使得情勢的布置本身更具作用力,導出“勢”之應然向實然更順暢而簡約的躍進。一旦充分挖掘了“情勢”本身內涵的豐富可能性,它之應然便能自動從實然中流瀉出來,而前者則是大陸的主動性之所依託與所憑藉。而“情勢”內在的可能性:在於勢差、慣性與開放性,未來的著力也宜依託於這三個支點。

  首先是“情勢”本身內涵的“勢差”。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適宜闡釋“勢”的主題:“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静,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作為一種配置,其本身在於物體藉由客觀之力導出的必然作用,使得潛在得以充分實現,而潛力之最高點則繫於客觀之力依託的最大高低差,即“勢差”。充分操作與布置“勢差”的可能性,即是對於待加實現的潛能本身加以最大化配置,是“勢”之操作的根本所在。就台灣問題而言,大陸需擴充與發掘的“勢差”在於“權力落差”與“權威落差”。前者在於夯實陸台既有的實力對比形勢朝大陸一側鞏固傾斜,放大兩岸權力與實力差距的不對稱性;後者在於培植與深化陸台兩地既有的權威層次高低,特别是以治理為中心的權威敘事向以政治對立與操作為重心的權威敘事的持續衝擊,以治理績效的不對稱性詮釋與塑造兩岸的公權力之權威落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