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http://www.CRNTT.com   2022-05-29 08:28:32


 
  第一,推進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融合,更多關注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負面影響具有非對稱性,對低收入人群,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以及餐飲和旅遊等接觸型服務業更易形成負面影響。對此,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回應市場主體和消費者關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新增財力下沉基層,向受負面影響較重的群體和市場主體適度傾斜。加強對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區域性規模性特困行業的金融支持,助其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便利,引導其通過穩就業來促增收,夯實促消費擴內需根基。注意通過優化便民利企服務、創新簡便管用的監管方式,降低就業創業的成本與風險。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更多支持自主創新等;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助其化解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的融資困難和資金鏈斷裂風險;推進財政、貨幣政策協調聯動,強化對市場主體的支持,進一步優化服務,加強營商環境建設。

  第二,推進科技政策和改革開放政策協同發力,增強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優先支持自主創新,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環境,從機制、政策上鼓勵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促進變革性技術創新。要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科技型企業家和戰略科學家引領自主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行業領軍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成為增強創新驅動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中堅力量。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強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帶動深層次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在開放發展中提升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能力。

  第三,優化跨周期、逆周期調節,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中國重視以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應對風險挑戰,有效促進了經濟增長。當前,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導致識別和應對機遇、挑戰難度增大。有些突發性、臨時性因素超出預期,影響跨周期、逆周期調節的時間、力度選擇,容易導致調控有效性不足等問題。科學區分影響發展的常態因素、轉型因素和危機因素,有效辨識長期目標、短期調控目標和應急管理目標,對於更好把握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有重要意義。要結合採用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等,提高跨周期、逆周期調節能力,協同支撐經濟平穩運行。同時,要加強宏觀調控政策的前瞻性基礎性儲備性研究。

  第四,切實推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落地。當前,全球通脹壓力加大,要加強進出口調控,有效防範化解輸入性通脹風險,更加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暢通關鍵物流和民生物資運輸通道。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放鬆,又要確保經濟穩定、發展安全。但也要防止部分地區疫情防控過度加碼,加劇物流受阻、供應鏈中斷,妨礙國民經濟循環。要注意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准性,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走實,盡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基本民生的影響。做好大宗商品穩產保供工作,加強戰略儲備和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建設,完善風險防範預警機制,切實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