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優質資源下鄉 鄉土文化上雲
http://www.CRNTT.com   2022-05-28 09:29:05


 

  據介紹,接下來,南潯區將推進基層宣傳文化陣地數字化建設2.0版,加強“潯禮e家”與移動端、電腦端銜接,讓村民不出家門就能在線享受優秀公共文化資源。

  雲端輔導,專家授課隨時聽

  小麥進入返青期,河北省正定縣永盛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永有些擔心:“去年雨水大、播種晚,麥苗苗情不如往年。”

  拿出手機,打開“雲上智農”應用程序,選擇“冀農雲課堂”,李永點開了“冬小麥科技壯苗專項行動”課程視頻。“可將磷酸二氫鉀、芸苔素內酯、含氨基酸水溶肥等混合,噴施葉面肥……”李永根據專家教的方法,買回肥料噴灑。不久,小麥長勢由弱轉壯,問題得到解決。

  “以前遇到問題就著急,現在通過‘雲課堂’,很多問題能通過學習解決。”自從2019年安裝了“雲上智農”,李永逐漸習慣從“雲課堂”找答案,“不僅能學到種植管理技巧,還能從中及時了解惠農政策”。

  除了視頻課程,“雲課堂”還會定期組織專家直播授課。“專家課堂隨時聽,請教問題‘面對面’,這在以前可做不到。”李永說。

  “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依托互聯網課堂進行農技推廣,有助於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化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正定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邊新忠說。

  為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保障夏糧豐收,今年以來,河北依托國家和省農業科教服務雲、“雲上智農”等平台推出了“冬小麥科技壯苗專項行動”系列課程。“課程直播當天有近10萬人次觀看,深受農民歡迎。”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副處長鄭福祿介紹,目前,全省通過科教雲等平台錄制、發布農業技術視頻或課件共412個。

  “未來,我們將根據農業生產情況、農民需求,進一步豐富網絡課堂內容,創新傳播形式,把農業技術和惠農政策送進千家萬戶。”鄭福祿說。

  存儲保護,非遺技藝全記錄

  “72道做紙工序,用兩台機器、耗時3個多月才拍完。”提及拍攝皮紙製作技藝的情景,80歲高齡的羅守全說。

  羅守全生活的香紙溝,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因造紙技藝精湛而得名。這裡生產的皮紙,成品綿韌、平整潤柔,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羅守全是家族造紙第三代傳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紙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羅守全所說的拍攝,屬於對皮紙製作技藝的記錄保護,是貴州開展非遺數字化保護的項目之一。

  “工藝比較復雜,單靠語言,說不清楚。”羅守全說,過去學習這門技術,要靠口耳相傳、手把手地教。現在,借助數字化手段,人們可以看視頻,快速了解製作工藝,“這樣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學習這門技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