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更多農特產品走進大灣區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09:13:54


 

  作為首批設立的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配送分中心之一,畢節按照不同季節的消費時令,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帶去不同的“山中美味”。畢節威寧江楠現代物流產業園總經理李效軍介紹,每天物流園有70%的蔬菜都送到大灣區,“旺季的時候,每天能有六七百噸蔬菜”。

  黔菜送灣區,不僅豐富了粵港澳消費者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貴州農民的“錢袋子”。在貴定縣高梘壩村鬆花菜種植基地裡,10多名村民手拿工具,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采摘蔬菜,準備裝車送往大灣區。

  “我從一開始就在鬆花菜基地裡面上班,一天有80塊錢。”基地務工人員楊賢義說,村裡種植的鬆花菜長勢好、不愁賣,收入有保障。而且種植基地就在村旁,還能隨時回去照顧家裡,非常方便。

  高梘壩村鬆花菜基地是直供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種植點之一。基地負責人韋宇介紹,目前基地種植的鬆花菜340餘畝,每畝產量5000斤左右。下一步將種植產量更高的蓮花白,持續增加土地利用率,帶動更多老百姓就近務工增收。

  品質贏得好口碑

  貴州農產品在粵港澳大灣區走俏,收獲良好口碑和消費者認可,關鍵就在於有良好的品質保障,綠色、天然、無污染。東莞嘉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利用小程序、網絡直播等形式銷售來自貴州銅仁的農特產品,大山裡的天然綠色農特產品在東莞很受年輕人青睞,日銷售額最多時超過200萬元。

  除了依靠自然生態的優勢,在龍安貴看來,標準化的生產模式也是農產品品質的重要保障。“這裡不僅濕度、光照適合蛋雞生長,基地還在分撿、質檢、包裝等環節反覆篩選,剔除臟損等不合格雞蛋,同時採用暗碼‘身份證’溯源,確保品質。”

  此外,為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畢節等地積極開展“兩品一標”認證,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目前,畢節優質農產品已獲綠色食品認證29個,有機產品認證188個,地理標誌產品認證12個。

  香港宏基國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溫竑平表示,貴州高原蔬菜無公害、農殘少,屬於綠色健康蔬菜,受到香港市民的歡迎。“如何讓貴州綠色蔬菜穩定走向香港市場,既能增加貴州農民的收入,也能保證香港市場穩定,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溫竑平說。

  深化合作促發展

  依托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契機,貴州各地近年來紛紛搶抓機遇,加強對接,不斷拓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商貿合作往來,為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好推動“黔貨出山”發揮了積極作用。據貴州省商務廳介紹,到2025年,貴州將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00個、農產品標品化加工中心100家,培育100個農產品網絡品牌。

  “貴州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後,如何實現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一直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其中‘黔貨出山’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溫竑平表示,已將貴州佛手瓜、獼猴桃等農副產品樣品進行檢測,均符合供港標準。下一步,將重點對接其中部分產品的種植養殖基地,以實現每日供港需求。

  貴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不僅讓優質農特產品香飄粵港澳,還把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從大灣區“引進來”。據統計,今年一季度,貴州在全省產業大招商“雲簽約”中,駐粵招商項目達59個,簽約金額219.9億元,占總簽約金額的21.3%。華為、騰訊等大數據中心落戶貴州也印證了兩地產業優勢互補的廣闊空間。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貴州第一大旅遊客源地,黔粵兩地文旅產業的交流合作也愈發密切。澳門中和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澳門貴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陳順回表示,依托民族多元化、古村落和紅色文化等優勢,貴州可以打造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澳門與貴州可發揮各自優勢,從旅遊、文化、大數據和中醫藥等方面拓展新的合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