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種族主義是美國難以根除的社會毒瘤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6:19:51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爆發槍擊案,造成10人死亡、3人受傷,其中11人是黑人。拜登總統將此次事件宣布為“貫穿我們政治體系的白人種族至上”所引發的“國內恐怖主義”。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場種族主義引發的社會悲劇。拜登說,“白人種族至上是毒藥”,後者“不該在美國存在”,並誓言“邪惡不會贏,仇恨不會獲勝”。然而,翻看美國的歷史,種族主義如影隨形,引發的社會悲劇層出不窮,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種族主義在美國根深蒂固

  毋庸置疑,種族主義是一種反科學的思想體系,它根據反智的學說人為地塑造不同民眾之間的不平等,並為這種不平等辯護。種族主義的出現最初源於民族壓迫,並將這種壓迫行為合法化和合理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種族主義在美國具有根深蒂固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基礎。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夫·羅伯特指出,“人們通常將種族主義定義為基於種族原因不喜歡或虐待他人。這個定義是錯誤的。種族主義是一種基於種族的優勢體系,是一個等級制度,一種流行病。種族主義深嵌於美國人的思想和社會中,幾乎不可能擺脫。”

  兩百多年前,從歐洲來到北美新大陸的白人憑借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優勢建立起白人占據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和基於種族主義的奴隸制經濟。這種政治與經濟體制把人根據膚色區分為不同的群體,強化了群體內部的忠誠和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關係,從而進一步塑造出種族主義的觀念、偏好和信仰,進而又使美國社會的種族劃分和隔離在精神層面得到了支持,也成為貽害至今的種族主義邏輯起點。法律和政治上的奴隸制隨著1865年第13條憲法修正案的頒布而被廢止,奴隸制背後的種族主義卻並未就此消失。甚至,種族主義開始內化成為美國部分個人或群體的心理狀態。種族歧視和優越的外化表現,就是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甚至仇恨。

  法律上,奴隸制被廢除,但事實上,種族隔離卻一直存在。這種事實上的隔離制度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基於種族主義的群體身份認知,甚至鼓勵人們以種族主義的方式進行思考和採取行動。研究表明,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人們往往會對那些他們認為和自己相似的人以及“內群體”中的人,產生更積極的感覺和行動。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對社交圈以外的人不那麼友好。對許多美國白人來說,他們的“內群體”並不包括美國黑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美國長期存在的將白人和有色人種社區分隔開來的種族隔離措施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