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6:21:45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既展現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又展現為中華文明更化新生的過程,兩者統一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西方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中華文明的現代發展,是“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激活“資本的文明面”

  資本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範疇。能否駕馭資本,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評判不同現代化道路孰優孰劣的重要標準。中國式現代化,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式,通過改變、調整生產關係,用公有制及其資本形態揚棄傳統的資本邏輯,逐步實現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西方現代化的內在性超越。

  馬克思的《資本論》詳細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原理,深刻揭示了生產力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替代。在社會化生產力與私有資本的矛盾中,資本的動力本身就包含著它的自我否定,造成資本擴張空間的相對萎縮,由此形成經濟危機,導致西方現代化難以為繼。

  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式現代化從生產關係這一中介入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使之有條件、有能力駕馭資本,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條件、有能力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並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馬克思指出,資本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雙重屬性。資本的自然屬性,具有增值、競爭、擴張等特性,參與生產過程並創造財富。資本的社會屬性,特指資本背後所隱藏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調整生產關係,引導資本的自然屬性,使資本作為生產要素,與土地、技術、勞動力、數據等生產要素相互促進,發揮資本增值、財富生產的作用,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變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能夠克服資本的社會屬性,化解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