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促進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5-20 08:36:48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智慧農業為表現形態的農業智能革命已經到來。智慧農業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對農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已成為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智慧農業快速發展。在政策引領與規模經營趨勢下,常用環境類農業傳感器、農業遙感技術、農業無人機、農機北斗導航、農業大數據與智能算法等智慧農業技術研發應用取得了長足進步,部分產品基本實現國產替代。不過,我們還應清醒認識到,我國智慧農業仍缺乏基礎研究和技術積累,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15年至20年。以下這些因素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一是我國農田地塊規模小、耕地細碎化問題突出。美國的農場規模平均在200公頃以上,歐盟國家農場面積大於20公頃的占82%,農場面積為100公頃的占52%。而我國農田地塊小,碎片化程度高,經營面積3.4公頃以下的小農戶占比95%以上,他們占有的耕地面積占到我國總耕地面積的80%以上。小農戶、小地塊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導致我國智慧農業技術投入的邊際效益低、農業經營主體應用積極性不高。

  二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比較低。實施智慧農業離不開農機裝備支撐。近年來,我國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廣全程、全面機械化,取得了可喜成績。2020年底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49%,設施園藝綜合機械化率為32%,畜牧養殖機械化率為35%,水產養殖機械化率為30%。然而,受農機產品需求多樣化、機具作業環境復雜等因素影響,我國目前的農機化和農機裝備的智能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10個至20個百分點的差距。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寬帶網絡雖已覆蓋到村,但到農戶的比例低,到農業園區的少;4G網絡信號不穩定、5G基站少、通信費用高等問題限制了農業信息化發展;農村信息采集終端應用少、物聯網基礎設施薄弱,以及農田氣象、耕地質量、土壤墒情、水文等監測點偏少;缺乏專業的信息化設備運維隊伍,導致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獲取信息難且成本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