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國高等教育十年發展振奮人心
http://www.CRNTT.com   2022-05-18 14:55:20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穩步推進,從教育思想、發展理念、質量標準、技術方法、質量評價等人才培養範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設288個學生培養基地,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中國範式,累計吸引1萬餘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梯隊網絡,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築牢基礎。

  【專家點評】華東政法大學高教所副研究員萬圓: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多管齊下切實提高各級各類學生的培養質量。首先,不僅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與可持續發展。其次,以“四新”建設撬動人才培養範式的全方位改革,主動適應社會環境和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最後,通過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擴大書院制教育等舉措,構建了從入口、過程到出口的全過程高質量育人鏈條,有效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提質增效。

  結構 人才培養適應度明顯增強

  “高等教育結構優起來了。”吳岩指出,中國特色的高校學位授予體系、專業目錄體系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前目錄內專業771種;新增本科專業布點1.7萬個,撤銷或停招1萬個,人才培養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適應度明顯增強。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發展深入推進。教育部會同相關部委,啟動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7億元,實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高校共建工作成效顯著。與相關部委、大型企業、地方政府新增共建高校151所。

  【專家點評】中國教科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曉燕:伴隨普及化時代到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已從之前注重“規模效應”向“質量效益”轉變。這就要求對現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供給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引導高校準確定位、分類發展、多樣化辦學。優化結構是解決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和高等院校分布不平衡矛盾的必然要求。長久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分布空間存在“東足西缺”矛盾,通過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對口支援的渠道和機制,在高校師資培訓、招生等環節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達成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