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做科研最吸引我的,就是探索未知”
http://www.CRNTT.com   2022-05-14 14:47:03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我是中國人,有責任研究清楚東亞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演化歷史。”2010年,付巧妹開始負責籌建中德聯合實驗室古DNA平台。2016年,她擔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主任。當時這名剛滿32歲的年輕研究者帶領新組建的科研團隊披荊斬棘,在東亞人群演化研究中不斷突破,取得了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的成績。

  採用新興技術  揭開古老謎團

  在古DNA技術出現之前,人類演化研究主要用兩種方法:一種是體質人類學方法,另一種是利用當今現代人的DNA進行溯源反推。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前者停留在形態學層面,後者則無法捕捉那些已消失的人類群體的DNA信息。

  上世紀80年代,古DNA技術應運而生,並從本世紀初開始大放異彩。

  “古DNA技術是基於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起來的、從古代人類和動植物遺骸中提取和分析古DNA信息的方法。”付巧妹說,該技術解決了許多傳統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借助古DNA技術,我們能直接觀察古代個體的遺傳成分和基因的混雜模式,而且個體古DNA數據本身及其數據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群體的遺傳特征,成為研究不同地區古人類和現代人演化特點和動態變化的利器。”

  不懼挑戰  潛心耕耘

  利用古DNA技術從古生物樣本中捕獲內源DNA,絕非易事:生物遺骸中的DNA片段經過漫長的自然降解變得支離破碎、含量極低,提取困難;溫暖潮濕的氣候使樣本裡DNA的保存狀況更加糟糕;微生物DNA的大量入侵和污染,更讓內源DNA提取難上加難。

  付巧妹帶領團隊持續攻關,最終與國際同行共同開發出古核基因組捕獲技術。該技術可以把僅占0.03%的人類DNA從海量微生物的DNA中吸附、分離、富集,並提取出來。

  開發出新技術只是第一步。利用古DNA研究人類演化,還離不開與考古、生物信息、群體遺傳等學科的密切協同,付巧妹面臨諸多挑戰。近年來,她帶領團隊篳路藍縷、潛心耕耘,不斷刷新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認知。

  2016年,付巧妹團隊與國際團隊合作,在《自然》雜誌發表歐亞51個末次冰期人類個體的古基因組研究成果,翔實繪制出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動態遺傳歷史。

  真正打開東亞人群演化研究局面的,是付巧妹對田園洞人基因組的獲取、解析。2013年,付巧妹就開發新技術獲取田園洞人部分遺傳信息。2017年,她捕獲到較完整的基因組序列,並對其進行精確測序。這是中國第一例人類古基因組,也是東亞迄今最早的現代人基因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