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在其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1月的預測值下調0.8個百分點。近期,聯合國貿發會議、世貿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也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當前,地緣政治動蕩,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能源供應緊張、糧食危機等風險交織,多國面臨通脹高企的巨大壓力,經濟復甦乏力,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運行受到衝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眼下都面臨經濟復甦的嚴峻挑戰。
身處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中,眾擎易舉,獨力難支。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理性聲音指出,合作是實現世界經濟復甦的唯一出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呼籲,為全球性危機尋找全球性解決方案。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也指出,只有全球合作,攜手共建強大的經濟韌性,才能更好地抵禦全球性危機。
——合作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過去幾十年,基於國際產業分工,各國經濟已深入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近年來,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固守一己私利,拉攏盟友一味加碼對俄制裁,進一步加深全球經濟裂痕,給各國經濟復甦製造出更多障礙。歷史和現實一再昭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人為“斷供”“築墻”“脫鈎”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當前,世界經濟復甦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進一步增多,更需各國擴大開放合作,互為發展動力。
——合作是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把控政策外溢效應的必然選擇。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是國際社會應對經濟危機的寶貴經驗,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當前,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個別大國卻固守經濟利己主義,到處製造動蕩和混亂。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先是採取“大放水”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加劇全球通脹壓力,後又在加息、縮表上“快步走”,試圖轉嫁自身危機,不僅加大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風險,更拖累全球經濟復甦。面對多重風險挑戰,各國應秉持合作精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全球經濟治理。主要經濟體要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應,通過加強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協調好財政、貨幣政策目標、力度、節奏。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要發揮建設性作用,凝聚國際共識,增強政策協同,防範系統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