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氫能產業扶正發展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22-05-11 16:11:18


 

  廣東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注意到,此次《規劃》沒有著重提及藍氫的發展。“不提藍氫是出於‘審慎’的考慮。國家擔心產業界借著發展氫能的名義,大上快上化石、煤制氫等項目。”趙吉詩說,“對於副產氫發達的地區,可因地制宜發展氫能應用。”

  支持產業發展不再以補貼為主

  過去我國發展新興產業,財政補貼是重要的支持方式。但隨著補貼退坡,產業項目草草收場、一地雞毛的案例不在少數。

  邱月盈認為,《規劃》透露的一個重要信息是發展氫能產業,財政補貼是有限的,鼓勵通過社會資金解決產業資金問題;《規劃》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資本市場融資。

  “對新興產業補貼扶持的黃金期可能已經過去。”趙吉詩表示,現階段業界對氫能產業能否得到類似純電動、光伏、風電起步期的粗放式補貼,不應抱有太大期望,“氫能產業的發展可能會是一個比較辛苦、自力更生的過程”。

  張存滿也認為,氫能產業一定沒有過去新興產業高額補貼的空間。那麼,應如何解決氫能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呢?他認為可以從3個層面嘗試。

  “一是從資本市場獲取產業發展資金,有點像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發展路子;二是傳統企業加大資金的投入,比如濰柴動力、國電投氫能等企業,把在傳統製造業中獲取的部分利潤向新產業轉移;三是從商業模式中找錢,探討商用車的商業化創新模式,向政策要紅利、要效益。”張存滿說。

  張存滿強調,《規劃》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一定不能再搞“大水漫灌”式的補貼,這會形成巨大的浪費,並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