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術評價如何走好量質“平衡木”
http://www.CRNTT.com   2022-05-05 09:34:11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卿教授直言,“破五唯”之後,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面臨新標準缺失的問題。“有時候,‘自家和尚念不了自家的經’,我們也希望第三方機構能夠有所作為。”方卿說。

  《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韓召穎教授指出,“破五唯”後立什麼,是困擾大家的共同問題。不過,如果想再找出一個唯一的、公認的標準,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他指出,必須採用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方法。

  文科學術評價帶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價值性,而且人文學科成果多以著作呈現,代表作評價成為新時代文科評價的基本原則之一。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姜春林教授做過關於代表作評價的研究。他感慨,學術評價是一項高度複雜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不同的評價場景下,評價指標體系也會有所差異。評價方法要為評價目的服務,效果也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他期待,我國能建設專業的書評數據庫,構建學術評價研究共同體,並更多利用技術的力量,比如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大規模著作全文本挖掘技術應用。

  建議推廣新文獻計量指標

  浙江工商大學學術評價與科技統計研究院院長俞立平教授則認為,代表作評價也存在適用範圍的問題。

  比如,它缺乏規模評價的視角,無法進行跨學科比較;同一學科不同研究類型的學者代表作難以比較,學科異質性影響代表作評價效果等。而在同行評議的層面,評審專家也有學識局限。

  俞立平大膽指出,不宜隨意擴大代表作評價的適用範圍,尤其在宏觀評價如學科評價中不建議採用代表作評價。分類評價進一步細化是代表作評價應用的前提條件,要建立量化考核與代表作制度兼顧的評審制度,提高代表作同行評審的規範性和質量,給高校一定自主權,並建議推廣一些新的文獻計量指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