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當前,烏克蘭危機已延宕兩個多月,深層次影響仍在蔓延擴散,對國際和地區安全、世界經濟形勢等帶來嚴重衝擊。俄烏衝突成因十分複雜,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固守冷戰思維,是造成危機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奉行強權政治,破壞世界和平。
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霸權史。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時的面積僅80萬平方公里;此後,經過對英戰爭、簽訂對法條約以及美西戰爭、美墨戰爭,美國領土面積擴張到937萬平方公里。二戰後,美國更是憑借超強軍事力量,在全球建立了成百上千的軍事基地。美對外戰略奉行基於實力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以“世界警察”自居,排斥打壓異己,企圖維護自己的世界軍事、政治和經濟霸權。美國還頻繁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對其他國家實施“長臂管轄”,造成相關國家經濟面臨嚴重困難。
美國於2001年打著“反恐”旗號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打擊,20年阿富汗戰爭的結果是耗資數萬億美元、超過24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流離失所。2021年8月,美從阿倉皇撤離,留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喀布爾時刻”比肩“西貢時刻”。2003年,美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以一小瓶白色粉末作為化學武器“證據”,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同樣以失敗收場。美在阿、伊的戰略性失敗表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的最大破壞性力量,一個國家無論多麼強大,都無法靠霸權左右別國,更不能主宰世界。
二是推動北約東擴,挑起集團對抗。
冷戰結束後,北約非但沒有像華約一樣解體,反而淪為美國謀求建立單極世界、組建對抗性軍事集團的工具。美國為達到維護霸權的目的,需要利用北約這個軍事工具遏制俄羅斯,並以“安全”為由繼續掌控歐洲。自1999年進行冷戰結束後第一次東擴以來,北約在21年時間裡連續5輪東擴,成員國從16個增加到30個,將東部邊界向莫斯科方向推進了上千公里。北約無視俄安全關切,將大量進攻性戰略武器部署到東歐,對俄進行戰略擠壓,不斷蠶食其安全空間,迫使俄不得不做出反擊。美國及北約熱衷於加劇局勢緊張,挑起集團對抗。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訪歐時在波蘭發表演講,宣揚西方在冷戰中的“勝利”,極力渲染意識形態對抗。美國防長奧斯汀日前訪烏後聲稱,美將繼續竭盡所能為烏提供武器,以幫助烏打贏對俄戰爭。截至目前,美已承諾為烏提供約37億美元的安全援助。4月28日,拜登又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總額為330億美元的“2022財年緊急補充資金”,其中用於“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安全援助、支持美和北約盟友等合作,以加強歐洲安全”的資金高達204億美元。美國這種遞刀拱火、趁火打劫的行為,是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的首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