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要對烏克蘭危機承擔主要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22-04-22 15:28:02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說,2013年至2014年基輔獨立廣場發生騷亂時,美國時任助理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甚至直接前往獨立廣場,支持烏克蘭親西方派,並為抗議者分發食物。英國廣播公司2014年報道當時一段被曝光的錄音顯示,紐蘭在與美駐烏大使的通話中,更是直接對誰來當烏克蘭總理這個問題指手畫腳。

  “美國人干涉烏克蘭內政了嗎?是的。”美國《華盛頓郵報》2004年12月曾直言不諱地說,美國插手烏克蘭2004年選舉,包括資助多個政治組織,為反對派領導人訪美埋單等。文章說,美國的影響力代理人被包裝為“民主援助”“民主推廣”“公民社會支持”,但他們的工作“無論貼上什麼標簽,都是為了影響烏克蘭的政局”。文章還介紹,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多個機構向烏克蘭民間團體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克勞迪奧·卡茨表示,過去10年,美國在烏克蘭長期策劃推動反俄運動,加劇了民族主義,並不斷破壞所有談判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嘗試。

  伊朗德黑蘭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伊扎迪表示,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始終扮演著“戰爭製造者”的角色,同時慣用民主人權的幌子,通過發動“顔色革命”等手段,干涉他國內政、策劃政權更迭、挑起地區紛爭、加劇緊張局勢,給全球帶來嚴重危害。

  美國最後一任駐蘇聯大使傑克·馬特洛克——

  這是一場可被預測、也確曾被預測、卻又被蓄意促成的危機,服務於美國的政治目的

  “戰爭的罪魁禍首是美國。”卡茨表示,美國試圖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導彈防禦網當中,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試圖遏制北約的這一侵略性行為,提出談判讓烏克蘭去軍事化並保持中立。但是,美國沒有作出回應。相反,美國“繼續採取好戰的態度”,不斷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使整個歐洲屈服於美國的軍事化議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