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要努力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08:51:19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既是一個民族能否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能否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了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國企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既是實施科技自立自強的主體力量,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推動力量,要緊緊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目標,深刻領會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意義,準確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重點方向,統籌利用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資源,大膽探索科技自立自強的管理實踐,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積極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不斷提升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

  深刻領會科技自立自強時代意義

  增強科技創新緊迫性

  國企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要充分認清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始終站在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繁榮富強的高度,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性,深刻領會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意義。

  一是科技創新是國企的職責使命。國企要把堅決落實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部署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責任,胸懷“國之大者”,牢記國企的職責使命,緊緊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以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全球領先的標準,對標世界科技強國,積極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國企科技創新的人、財、物等資源優勢,超前謀劃科技創新項目,勇於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課題,全面開放重點科研基礎設施,積極打造新型研發機構,努力建強科研人才隊伍,充分展現國企的使命擔當和博大情懷,在重大任務上有擔當,在重點技術上有突破,在重要成果上有貢獻,在重頭產業上有作為,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科技強國建設展現國企擔當。

  二是科技創新是國企的能力體現。國企要把推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新時期的一項歷史任務,把以科技創新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貫穿全過程,持續鞏固國企在科技創新中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以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不進則退的競爭思維和憂患意識,快速準確把握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加速滲透融合的“機會窗口”,抓住科技創新在影響國際格局重構中的“關鍵變量”,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應用的新賽道中爭金奪銀,善於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贏得新優勢,依靠科技力量推動國民經濟循環,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科技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科技人才隊伍,有效應對風雲變幻的風險,沉著應對世界變革的挑戰,為科技強國建設奉獻國企智慧。

  三是科技創新是國企的發展需求。國企要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永恒的追求,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核心競爭力。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引領科技發展趨勢,以強大的市場需求驅動企業科技創新工作,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建設完善開放的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創新的資源投入,提升科研效益。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要素的功能,以市場價值為導向,為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供給,在傳統產業中增加科技元素,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加大科技含量,在未來產業中展現科技力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科技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國企力量。更加積極地實施開放包容、互惠共享,擴大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集中資源補齊技術“短板”,集智打造優勢領域“長板”,成為世界科技舞台主角,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展現中國企業力量。

  準確把握科技自立自強重點方向

  增強科技創新針對性

  國企作為聯通產學研用的主要“橋梁”和重要“紐帶”,要充分認清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要職責和重要定位,始終站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產業安全發展的廣度,增強科技創新的針對性,準確把握科技自立自強的重點方向。

  一是積極探索應用基礎技術。國企要積極發揮需求牽引作用,以信息、生命、製造、能源、空間、海洋等領域科技創新為原創突破口,加大應用基礎研究資源投入力度,主動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業鏈上游對接技術需求,大膽探索實踐應用基礎研究成果,全面實踐正向研究,勇於挑戰技術“無人區”,專啃別人不敢啃的硬骨頭,把看似不可能的技術變成可能的技術,把看似不可用的技術變成可用的技術,領先他人一步制定標準規則,領航他人一段催生產業發展,提升源頭供給能力,為開發新一代產品儲備技術,為改進產品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發揮工程—技術的逆向牽引作用,積極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產品的技術需求,牽引以應用為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技術原理研究,把握技術發展規律,突破影響產品發展關鍵技術的原理,提升產品性能可靠性,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推動技術無縫對接和群體突破,引領世界技術發展潮流。

  二是主動牽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國企要以產品實現為重點,以產業發展為目標,以主動牽引關鍵核心技術為已任,全面對標行業領軍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找准現實技術發展差距,把握未來技術發展趨勢,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建立動態的重點技術、難點技術和產品清單等,明確關鍵核心技術發展主攻方向、技術路徑和重點任務等,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大科研項目。促進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等能源技術發展,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等能源技術問題。著力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領域的技術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追趕“跟跑”,通過集成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同步“並跑”,通過更高層次的原始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超越“領跑”,採取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工作,改進產品研製、提升產品性能、降低研製成本,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三是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技術。國企要緊緊抓住影響產業安全發展的“牛鼻子”,堅持以系統性思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按照企業戰略目標和職責定位等,聚焦核心電子元器件、基礎及關鍵應用軟件等制約工業發展的短板和弱項,梳理危及產業安全的“卡脖子”問題清單,推動影響產業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開發制約產業進步的軟件工具,推動產業系統技術的群體性突破,以奮發有為的心態和積極有為的行動,打造世界先進和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為維護產業安全打牢技術基礎,建立安全高效、自主可控、全面協同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